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65章:老賊,吾誓殺汝!(1/4)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8850更新時間:2022-07-11 18:12:26

    楚國有多大的產糧能力,跟這一次帶來多少糧食,其實是沒有關係的。

    不是說楚國因為帶來的糧食多了就是有大片的產糧區。

    帶了多少糧食,可以是極盡地搜刮,或是以前的庫存,所以隻跟楚共王熊審能調動多少有關。

    現在的人,吃飯時極少能粘上葷腥,導致對植物類的糧食消耗量會更大一些。

    一名成年人想要完全吃飽,兩斤不算多,一斤不算少。

    很多人在平時,其實隻是維持一個不會被餓死的現狀,極少人才能有吃飽的幸福日子過。

    楚共王熊審帶來了二十多萬人。

    先不用去管這二十多萬人裏麵有多少真正能打的,是二十多萬張要吃飯的嘴巴。

    楚國的製度跟晉國不一樣,或者跟中原列國有太多的不一樣。

    不單純是官職的名稱或職責。

    其中就包括戰時狀態下,楚軍的糧食消耗是算在國家身上的。

    而楚國貴族得到出征任務,不但要帶上人手聽從調度,他們平時也需要交稅。

    這個就跟晉國的貴族不一樣。

    晉國的貴族,封地上有多少產出都算自家的,交稅是沒有的事,要交的是“賦”。

    所以晉國貴族不但要帶上足夠的士兵出征,連帶後勤方麵也是由自家負責,跟楚國那邊的後勤統一調度存在巨大的區別。

    這裏,或許楚國的製度算是走在前麵,屬於比較先進的一方?

    二十萬張嘴巴,一頓飯吃掉至少二十萬斤的糧食,一天吃四十萬斤,十天就是四百萬斤。

    那麽,三十萬石的一千五百萬斤,夠二十萬人吃多少天?

    所以也就能夠推測出,楚軍在這一次出征不止攜帶了三十萬石糧食。

    一定有很大的一部分已經被吃掉,並且帶走了不少的量。

    當然了,並不是每一個人在每一頓都能保證獲得一斤的糧食,供應必然是存在有多有少的區別。

    以保守估計來進行計算,三十萬石糧食也就夠二十萬楚軍吃上六七天。

    這裏也證明了一件事情,戰爭還真不是誰都能打得起,出征人數的多與寡跟能不能保證後勤供應進行掛鉤。

    呂武以為晉國貴族對楚軍遺棄的糧食不感興趣,事實卻不是這麽一回事。

    主要原因是楚軍撤兵了,不是由單獨的哪一個軍團來獲得這場戰役的勝利,也不是獨一家獲得了這批繳獲。

    再來,與糧食相比起來,各家貴族現在眼巴巴等著的是關於功勳的評定,次一等的關注側重則是俘虜的分配。

    老呂家也就是有糧食不足恐懼症,另外就是呂武篤定自己的功勞無法被抹掉,才會將關注重點放在楚軍遺棄的糧食上麵。

    士燮被呂武這麽一整,都有點忘記自己是過來要幹麽的了。

    那是三十萬石糧食。

    由中軍與上軍共同繳獲。

    參與的家族眾多。

    晉人的主食並不是稻米。

    種種因素相加起來,處理那批糧食會是最後的事情。

    一般會進行分配,能帶走多少就帶多少,剩下的焚毀了事。

    另外,楚軍遺棄的不止是三十萬石,後續又發現了不少儲糧地,正確的數量是在五十萬石上下。

    其實,五十萬石這個數據才算合理,維持二十萬大軍半個月所需的軍糧是關鍵,要不楚軍隨時都有因為缺糧而嘩變的危險。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