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272章:睚眥必報呂某人(1/3)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6624更新時間:2022-07-11 18:12:30

    想走精英騎兵路線的話,蒙古馬其實並不是合適。

    蒙古馬的優點很多,其中包括好養活以及耐力足,卻不包含高大以及負重能力強。

    簡單的來說,蒙古馬應該走的是量大優惠路線。

    不重質量,隻看數量,大批大批的輕騎兵給安排上。

    這樣的騎兵在真正戰場的作用會很有限,用來襲擾後勤線則會很強力!

    從草原那邊帶回來的馬,馬背高度平均在一米二十五厘米左右,它們的身軀粗,四肢堅實有力,體質粗糙結實,頭大額寬。

    呂武想道:“到蒙古人鞭撻全世界的時候,就是帶著這樣的馬進行長途跋涉。蒙古帝國的重騎兵,用的馬並不是蒙古馬,是西域馬?”

    在很多人的認知中,以為蒙古帝國打天下全依靠弓騎兵?

    這個,其實是一個很大的誤解。

    事實上,蒙古帝國能肆虐大半個世界島,是建立在他們擁有足夠的重騎兵前提下。

    真正將弓騎兵用到極致的是帕提亞帝國,一度將羅馬人摁在地上錘,後麵弓騎兵戰術被羅馬人破解,從此以後帕提亞帝國就被羅馬人錘到再也站不起來。

    而蒙古人用來組建重騎兵的馬,真的不是蒙古馬。

    他們占領並控製西域,獲得了西域的良馬,又向東歐進軍,再次獲得頓河馬,甚至在早期也從MSL那邊獲得了相當數量的阿拉伯馬。

    蒙古帝國的擴張史,是伴隨著找到更多的馬種在進行。

    比較詭異的是,建立元朝的忽必烈這一支,到最後連一支像樣的騎兵都莫得啦,跟起義軍作戰玩的是步戰。

    在尋找到馬背高度更高、負重能力更強的戰馬之後,蒙古人進行了軍事改革。

    他們將重騎兵和輕騎兵進行混編。

    呂武記得自己看過的一個記錄片,講的就是蒙古人跟歐洲人的一場戰役。

    麵對歐洲聯軍的罐頭騎兵,蒙古人采用的是將輕騎兵布在戰線前端,利用輕騎兵拉扯以及不斷射箭襲擾歐洲人的罐頭騎兵。

    一再消耗下來,等待歐洲罐頭騎兵連人帶馬體力被消耗得差不多,又派出重騎兵與輕騎兵的混編部隊。

    新出場的蒙古混編騎兵,隊形是前三排都是輕騎兵,到第四排之後,每一名重騎兵的左右兩側分別有兩名輕騎兵的交叉隊形,兩側在布置數量足夠的輕騎兵護衛中間。

    那是一場人跟馬在體力上的消耗戰。

    事實證明歐洲人的罐頭騎兵一點都不適合投入作戰時間太長的戰鬥,整場戰役打下來,歐洲聯軍的罐頭騎兵幾乎被全殲,後麵還是歐洲聯軍步兵給救的場!

    “阿大,騎兵,尤其是輕騎兵,從來都不是用來衝陣的。要記住這一點。”呂武其實已經看得出兒子聽不懂,講出來更多是用來提醒自己。

    老呂家肯定會發展騎兵的!

    騎兵衝不衝陣看的是需要,不因為適不適合。

    弓騎兵的話?

    對上沒有披甲的敵人,威脅自然會很大。

    一旦對戰的敵軍人均穿甲,隻能起到襲擾作用了。

    “騎兵,不管數量夠不夠,曆來很難在正麵戰場起到決勝作用。他們的最大用處在正麵戰場之外。”呂武真不是在口胡。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