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382章:你咋不跑;寡人為什麽要跑?(1/4)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9376更新時間:2022-07-11 18:13:19

    呂武想道:“我有帶來符合齊君身份地位的玉嗎?”

    殺?

    哪怕那個國君再怎麽該死。

    殺,肯定是不能殺的。

    也不是不能殺,要看能不能承擔起那個後果。

    從以往的例子來看,殺死國君的人基本都斷了前程?

    不太好說是因為什麽。

    有些是自己作的。

    更多則是遭到了同為君主的針對。

    事實上也是那樣。

    有句話叫“物傷其類”。

    就算是為了保證國君的不可侵犯,又有哪個國君會去栽培敢殺死國君的人。

    幸好呂武在出征秦國之後,一直有攜帶一些上好玉石出征的準備。

    他在“鄢陵之戰”時,其實有想過俘虜養由基或潘黨。

    可惜的是,沒有找到實施的機會。

    戰爭並沒有因為某個人有什麽想法停頓下來。

    魏氏的兩個“師”正麵硬撼齊軍的一個“軍”,緩慢但是穩健地推進中。

    那是雙方士兵麵對麵,手裏操戈不斷攻擊,一方向前推,另一方控製不住向後退的場麵。

    並不是那種不分敵我混在一塊亂殺的畫麵。

    在進入“貼緊”肉搏階段之後,雙方的戰車已經退出戰鬥序列,靠的是步兵努力分出一個勝負了。

    每時每刻都有士兵倒下,大地出現了一具具的屍體,幹燥的土壤被鮮血所滋潤。

    這種交戰不需要太多的戰術技巧,比拚的是哪一方的士兵意誌更加堅定,也是在比拚體力上的消耗。

    在這一點上麵,晉國的魏氏士兵明顯比齊國士兵更有優勢!

    魏氏的士兵仿佛不在意同伴倒下,一個士兵倒了下去,另一個士兵立刻補上空缺。

    齊軍的士兵看到同伴倒下,會有刹那間的慌亂。

    在補位方麵,齊軍的速度也比魏氏慢多了。

    打著打著,魏氏陣列第一排逐漸被身穿鐵甲的士兵取代。

    他們的作戰風格比身穿木甲、藤甲和皮甲的同袍更加大膽。

    隻要齊軍士兵的戰戈不是招呼腦袋,凶悍一些的魏氏士兵就會選擇用鐵甲保護的部位硬扛一下,再收割掉對麵齊軍士兵的小命。

    胸甲麵對戰戈,光滑的鐵甲有很大的概率能將碰觸到的“援”給滑開,隻是留下一道擦痕,沒有造成破防效果。

    所謂的“援”就是平出的刃,上下兩刃,前有尖鋒。用來勾啄敵人,是戈的主要殺傷部。

    它長約八寸,寬兩寸,體狹長,多數體中有脊棱,剖麵成扇菱形。援的上刃和下刃向前弧收,而聚成銳利的前鋒。

    這樣一來,齊軍不免成了不斷後退的一方。

    他們在不斷後退中,擠壓了後麵友軍的有限空間,搞得友軍不得不往後退卻來重整隊形。

    正麵戰場的晉軍是以魏氏的兩個“師”為主力。

    來自陰氏和範氏的各一個“師”則是幫忙看顧側翼。

    出了營寨的齊人,有些跑得快,已經開始在衝擊側翼,下場無一例外是被當場殺死。

    天曉得這些齊人到底在想什麽。

    他們以為自己是誰呢?

    三三兩兩就敢衝擊陣列嚴謹的軍隊。

    不是找死又是什麽。

    一些齊人就聰明多了。

    他們攜帶了獵弓就遠遠地放箭。

    沒有攜帶獵弓就撿起地上的石頭遠遠地丟。

    至少沒有傻乎乎地衝上去送死。

    齊人不是正規軍,注定箭的質量不怎麽樣。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