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432章:見好就收啊喂!(1/3)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6680更新時間:2022-07-11 18:13:48

    戰爭打的是什麽?

    往小的道理來講,敵人想要完成什麽目標,己方不但要去進行避免,甚至要千方百計地破壞。

    往大的道理來說,戰爭並不單純以殺死多少人為目標,更應該考慮的是怎麽進行收獲,再最大程度地削弱敵人,乃至於進行最終層次的消滅。

    這一次戰爭從後子針派出刺客刺殺就已經變味,不是傳統的春秋戰爭模式。

    那麽要不要再講規矩這種事情不再是秦國說了算,該由作為受害者的呂武來決定。

    秦國雖然一再不講規矩,做事的方式卻有點沒有跟上實際情況。

    上到秦君嬴石,下到有話語權的秦國貴族,他們思維已經進入“戰國時代”,大部分做事方式卻是依然停在“春秋時代”。

    士雃輕蔑地看著呂武,問道:“陰子不往,乃是懼怕我(秦國)?”

    開始用激將法了唄。

    就是功力方麵很像小學生,對呂武產生的效果一言難盡。

    呂武皮了一句,說道:“戰場在秦,一寸草、一根禾、一片瓦、一口眾,損皆在秦。”

    他沒給士雃再表演的機會,繼續說道:“你若願戰,來也。避戰,亦可也。何必‘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作態,汝以為然否?”

    在場沒有史官,要不那一句話被記錄又禍害了一首傳世的詩。

    這個也不怪呂武,腦子裏就是那麽有“貨”,哪怕沒有刻意,某些時候講話總是能冒出很多的新詞以及一些傳世名句。

    那真不是什麽矯情。

    後世的人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很多習以為常的事情,看似平常不過的一句話,事實上就是存在一個典故。

    中文為什麽難學,不就是因為每個成語的背後都有故事嗎?

    字母堆砌起來的“串子”其實也不好學,學了還不一定就是那麽回事,無外乎就是真正使用時,口語方麵會缺少一些區域性的俚語之類。

    而那些“俚語”事實上跟中文的成語一樣,背後都有一段故事。

    語言的誕生本來就是為了交流,各自的詞匯一再增加,怎麽可能少了“背景”這種必要的內涵。

    士雃一再換著法子,想要讓呂武如他心意,見呂武就是不為所動,改而聊起了家常。

    幸虧呂武已經習慣當代人的思維切換模式,要不真會被士雃給搞懵了。

    上一刻還在代表秦國各種詰問與激將。

    下一秒笑容溫和且帶著明顯的緬懷,聊起了晉國範氏的事情。

    如果是談國事,呂武能夠不留情麵地攆人。

    進入到話家常的模式,呂武真的就不能直接攆人了。

    關鍵是呂武哪來那麽多閑暇跟人閑聊?

    他讓人找來老範家的彘裘,找了個理由離開。

    汧水並不是一條大的河係,位於秦國都城“雍”的西麵,算是渭水的支流之一。

    也就是說,從汧水能夠泛舟南下進入渭水,甚至可以直接來到秦國都城“雍”的西麵郊外。

    殺入秦國的晉軍進行分兵,肆虐的區域是以“雍”為中心向外輻射,等於是在渭水北岸區域一再破壞與劫掠。

    他們已經肆虐了將近半個月,能搶的“邑”以及“邦”被禍害得差不多,打起來費勁的“城”則是一個沒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