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434章:家國天下的年代(1/3)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6864更新時間:2022-07-11 18:13:50

    晉軍脫離與秦軍的接觸,撤回國的路上,行軍速度並沒有多快。

    這一次參加西征的家族,一家家賺得盆滿缽,損失方麵則沒有多少,無不感到心滿意足。

    對於很多參戰的晉人來說,他們未必能得到多少好處,見識了更多的世麵,開闊了視野,也算是一件好事了。

    這裏需要提到的是,個體參戰人員隻是對所在家族履行納賦義務,主家要是給東西算額外的賞賜,不給也沒有任何問題。

    原因是他們本來就是用要“血稅”代替交予財帛、糧食等等該交的稅。

    等於說,他們沒出征還是要交稅的。

    所以,主家願意賞賜是人情,不給則是道理,誰都別怨怪誰。

    事實上的情況是,各家的武士階層更願意交“血稅”這種行為,才不樂意交納其它的資源。

    這個並不是要錢不要命,純粹是覺得更劃算的同時,能獲得提升地位的機會。

    而沒資格參戰的那些群體,例如屬民或奴隸這兩個階層,一樣對出征滿懷期待,希冀能夠用功勞改變自己的命運。

    在晉國這邊,屬民有可能因為做了什麽而變成武士階層,奴隸也有希望拿功勞給自己贖身,成功改變自身命運的人不算多,但也並不是鳳毛麟角的個例。

    在諸夏的其餘列國,屬民和奴隸很難有改變自身命運的機會,人一出生就是階級固化,無論幹什麽“鼠”永遠是“鼠”,“龍”就是“龍”。

    晉國這邊“鼠”無法一下子成為“龍”,但至少不用再當“鼠”了啊!

    或許正是因為這樣,晉國才是中原霸主吧?

    當然了,想從奴隸之身在一代人之內成為貴族,哪怕是在晉國都沒有可能。不單純是社會不接受,更多是自身沒有積累。

    他們過洛水與之前押解戰利品和俘虜的各部會合,再按照原路返回晉國地界。

    說是“地界”,其實就是有一座城池來宣告主權,並不是什麽劃線的疆域範圍。

    中行偃在停駐紮營時,找到呂武問道:“可需往‘新田’再分潤此行收獲?”

    不是中行偃急切地想要得到自己的那一份,是回不回去“新田”再分戰利品代表兩種意思。

    他們這一次並不是進行國戰,隻是一種陰氏和魏氏牽頭,其餘家族響應的私戰。

    哪怕是家族發動的私戰,打贏了還是要給國家交“好處費”的。

    畢竟,打贏了固然很好,一旦輸了還是要國家來擦屁股,哪有好處占盡不用付出的好事。

    不去“新田”的話,能夠任由他們拿捏,想拿出多少就拿多少,不要搞得太難看就是了。

    一旦要去“新田”則不能瞎糊弄,要不會搞得更難看。

    呂武奇怪地看著中行偃,說道:“上軍將若不往‘新田’,我已將收獲劃分妥當。”

    在之前,呂武已經向全軍通告,盡管是一次家族私戰,願意多付東西換取記功為前提,功勞還是能夠被領導班子所認可的。

    中行偃當即說道:“我便不走‘棘門’罷。”

    倒是合情合理。

    已經是上軍將,依靠的是上麵的哪位“卿”死了才有可能再挪一挪位置,功勞什麽的算是可有可無,留下更多的戰利品,不香嗎?

    後續,範氏和智氏同樣表示不要那份功勞,隻要到手的好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