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577章:地點“朝歌”(1/3)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6640更新時間:2022-07-11 18:15:00

    一些人預料得很正確,跟吳國會盟完畢的晉君姬周帶著下軍和新軍經由衛國返回,途中來到了衛國都城“朝歌”。

    這個“朝歌”是不是殷商的那個“朝歌”嗎?是的,但是有一些史學家認為“朝歌”並不是殷商的首都,而是作為一座陪都。

    實際上,殷商時期的地名很少,打開地圖能發現有著密密麻麻的“商”來作為地名,後麵再加上一些數字。每一個數字都代表著殷商的政治中心在移動,一段時期就換一個地方。

    現代有很多人拿“演義”當正史在看,也就是將小說的內容給當了真。這些小說大多出現在有明一代,當時的作者可沒有網絡資料能查,寫小說的人一般也是非常窮困潦倒,很難找到正兒八經的史料。

    那麽,有明一代的小說家是根據自己個人所知道的曆史,加入了多種元素在創作作品,相同的地名出現在錯誤的地點,能夠原諒的吧?

    在那一部《封神演義》中,作者許仲琳認為“朝歌”是殷商最後的都城,並且帝幸自焚在了城樓之上。

    生長在殷商時代的人會很嚴肅地說:其實當時並沒有城樓這麽一種玩意。

    即便是到了春秋中葉,諸夏各個列國在建造防禦設施依然沒有添加城樓,城樓到底是什麽時候出現則是很難考詢了。

    晉君姬周和隨行四“卿”得到了衛國以孫林父為首一幫貴族的熱烈款待。

    由於衛君衛衎親征齊國的關係,設宴的地方並不是在衛國的宮城,選在了孫林父的宅院之內。

    孫林父是衛國的執政,算是一個權臣,一直以來也就跟衛君衛衎不是那麽對付。

    他提議召喚來“交響樂團”的時候,遭到了晉君姬周的拒絕。

    這是晉君姬周受到了師曠的影響。

    師曠曾經點評過衛國的音樂,認為衛國音樂是一種“亡國之音”,理由簡單到令人發指,就隻是衛國的音樂節奏非常輕快,一句“靡靡之音”就給扣在腦袋上。

    衛國建國的曆史比晉國還要長,他們一開始就有資格擁有自己的“交響樂團”,來源正是周王室。

    直白點來說,衛國的樂曲就是繼承自周王室。

    一個啥都不是的人,評價了存在近六百的音樂,再張嘴就是“亡國之音”,真的是太了不起啦!

    這就好比如一個誰都不認識的人,本身又沒有取得過任何一個方麵的成績,敢在音樂節目上點評天王巨星,並且是怎麽難聽怎麽說。到底是誰給了他(她)那樣的勇氣???

    師曠的評價大致上就是:聽那種音樂的人都不是好人,衛國遲早要完。

    真正的事實是,衛國君臣已經聽了那樣的音樂接近六百年,每一年都在亡國,結果六百年還沒給亡了。

    師曠要是知道周王室的眾分封國全完蛋,秦一統天下就是沒攻滅衛國,會是什麽樣的表情?

    好心好意要超規格款待卻遭到拒絕的衛國一眾貴族,心情真的是可想而知。

    有客來訪用音樂進行招待,哪怕是到戰國都是一件絕對禮遇的事情,何況當下是春秋中葉?

    現如今擁有“交響樂團”的國家並不多,能夠得到使用“交響樂團”來款待更是要有大功績。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