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756章:未雨綢繆(1/4)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8972更新時間:2022-07-11 18:16:40

    在春秋時代當貴族並不容易,當一個大貴族就更難了。

    倒不是什麽難處,要懂得經營,也就包羅了懂農事、善工程、掌軍事等等很多的技能。

    現在國家出征是以各個貴族帶兵效命為體製,盡管出征將士會自行武裝和自帶幹糧,以為就沒有後勤維持了嗎?

    貴族不可能真的什麽都讓出征將士自己準備,必要的後備物資總是要攜帶一些,再來則是勾畫後勤補給線。

    僅僅是出征維持後勤補給這一項,對山川地理不熟悉能辦好嗎?肯定是不能的。

    因為列國都不會去攻擊補給線,後勤維持講的是出征軍隊的後方能不能支應,其它倒是沒有過多的風險。

    呂武嘴皮子上下一闔一碰,進軍的路線定了下來,還不知道要讓多少人忙得跑斷腿。

    進軍追著撤退的反晉聯軍侵入陳國,到一個叫“鬼閻”的地方讓楚軍給走脫了。

    楚君熊招後麵又給派了使節見呂武,很是埋怨為什麽要追,不能你好我好大家好嗎?

    換作是在其它年代,楚君熊招這樣的行為會顯得有些搞笑,問題現在是春秋啊。

    結果是,楚君熊招派人去問呂武那些話,傳出去成了晉軍咄咄逼人。

    曾經的“邲之戰”中,楚軍就很有風度地讓晉軍無序退兵,還有楚軍一邊追一邊教晉軍怎麽逃跑。

    到了“鄢陵之戰”期間,晉軍可算是洗涮了被楚軍教逃跑的恥辱,愉快地重演了勝利一方教戰敗方逃跑的畫麵。

    戰勝者教戰敗者逃跑?這種事情在現代就是一種惡搞,於春秋卻是一種殺人誅心的折辱、

    在春秋的戰爭史中,一般是某方不想打了會派人“告辭”,處在優勢一方的軍隊大多是同意對方撤離;一旦是優劣勢非常明顯,占據優勢的一方會要求劣勢方偃旗。

    提出偃旗就一個意思:別特麽想得美,留下點什麽東西再走。

    說到底,春秋的諸侯可是明白人,知道戰爭打得都是利益之爭,輸的一方想極力避免損失,贏的一方則是盡力獲取好處。

    國家顏麵?春秋的交戰規則不就是那樣嗎?認輸的一方沒賠償點什麽就跑,相反是一種無恥的行為,會令世人所不齒的。

    可以將那種規則看作是失敗者必然要得到的懲罰,用以震懾沒實力又千方百計想要搞事的諸侯,為“東方世界”的穩定做了不小的貢獻。

    “子產率軍複奔,往蔡而去。”彘裘臉上滿是鄙夷。

    鄭國攻打盟友,劫掠得正歡的時候,反晉聯軍敗退下來,晉軍也追殺了過來,得知消息的鄭軍很利索的跑了,跑去攻擊另外的一個盟友蔡國。

    可以想象鄭軍怎麽對待陳國就會怎麽對待蔡國,必然又是衝進去一陣肆虐。

    士匄一臉思索地說道:“子產如此,日後何以立國?”

    那是子產破罐子破摔了嗎?

    以形勢來看,鄭國的國君和大批大臣被晉國俘虜,連帶城邑還在一個又一個的失陷,哪怕晉軍最後撤離也必然帶走大量的人口和物資,遭到掏空的鄭國受到重創會成為一個事實。

    呂武心想:“子產是覺醒了吧?”

    什麽意思?

    不就是鄭國遭到重創,不想方設法地彌補損失,以後很難以立足嘛。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