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760章:漢,銀河也!(1/2)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4620更新時間:2022-07-11 18:16:42

    呂武不可能一直將“陰”當做主城,以後的中心必定會西移向秦地。

    目前“雍”距離東邊太遠,一旦都城依然是“雍”的話,東邊發生事情必定會反應遲鈍。

    陰氏的“陰”當然也不適合在呂武建國之後作為都城,那邊地形是比較不錯,南邊和東邊卡住就能自成天地,關鍵問題在於那個“天地”著實是占地太小了。

    位處秦川的“涇陽”這邊是塊平原,並且還是位於渭水邊上,將周邊開發出來就是一個大糧倉。

    同時,一國都城必然需要駐軍,也必將會是人口稠密的所在,有人就能有兵,再加上糧倉的存在,國家局勢會呈現最大程度的穩定。

    原曆史上秦國的政治中心向東遷移,哪都沒選就選擇在那一片平原築城,肯定是有道理的;到了漢帝國時期,極可能是一種慣性讓創下基業的老劉家也選在當地,隻是項羽不但放火燒了“阿房宮”也將“鹹陽”禍害的不輕,老劉家眼見“鹹陽”無法使用被迫將都城向南邊挪了挪,並不是秦帝國時期的“鹹陽”都城。

    “此處建城,以東僅有‘高陵’可依仗。”呂陽長久待在秦地,不可能對地形兩眼摸瞎。

    到現在呂武還在糾結要不要建函穀關,道理就擺在那裏,陰氏並不是被困在秦地,晉國那邊還有大片大片的疆域。

    如果建造函穀關的話,秦地這邊倒是固若金湯,一弄卻是讓陰氏的疆域被自己強行分成了兩片。

    耗費龐大資源搞出把自己統治的疆域一分兩半,怎麽看都顯得愚蠢透頂。

    呂武之所以猶豫,主要是懷疑自己有生之年能不能橫掃宇內,同時對自己的子孫後代缺乏信任。

    建造了函穀關,一旦呂武的子孫後代不爭氣,至少還有一個關隘能卡住地形,留下一個關中苟延殘喘。

    別說什麽教育,任何一名君王都不會忽視對繼承人的教育,又有多少繼承人真的優秀呢?合格的繼承人都顯得少之又少。

    “新城需廣而大之。”呂武真的是奔著建造雄城而去的。

    曆史上秦國建造“鹹陽”並沒有城牆規劃,除了秦庭有絕對的武力自信之外,有一座函穀關擋在前方,山東諸國也不給力,一兩百年裏僅是有兩次突破函穀關威脅到“鹹陽”而已。

    呂武記得秦帝國的都城“鹹陽”人口最多的時候約在二十五萬左右?

    考慮到當時整個“世界”的總人口,一座城池有二十五萬居民,其實已經非常多了。

    當然,秦國的“鹹陽”在常住人口上並不是最多,遠在東邊的“臨淄”才是同時代的第一人口大城。

    到後麵,漢帝國的老劉家玩手段一再遷徙人口到關中,他們對長安的建設也一直沒有放鬆,令人糾結的是除了政治力量之外,其餘的各方各麵依然是輸給了“臨淄”。

    那是“臨淄”作為經濟中心太久的後遺症,人們心裏的觀念已經定型,不發生大規模戰亂將“臨淄”徹底打廢的話,繁榮必然會繼續下去。

    呂陽聽著呂武在講規劃,一一牢牢記住,思考其中的可行性以及困難程度。

    多大的城池才算是雄城?怎麽都要四邊周長十裏以上,並且城牆要高大厚實。

    作為一座都城,宮城肯定是要建的吧?這樣一搞,占地不大必定會顯得擁擠不堪。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