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767章:嶄新的曆史篇章(1/3)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6738更新時間:2022-07-11 18:16:48

    孫林父選擇投奔中行吳是一種無奈。

    他們從衛國帶著封邑脫離,以前沒得選也就接受呂武的安排去了新的地方,等待荀氏吞並了衛國,怎麽可能不想著重歸故裏呢?

    中行吳管理的荀氏、中行氏、智氏、程氏和輔氏是很大的一批人,由於中行偃作死的關係,很多附庸貴族皆是脫離,代表著立國之後的中行吳會很缺乏人才。

    什麽樣的人才能算得上是人才,是個人才又是什麽樣的出身呢?起碼需要是一名“士”。而從“士”的身份再往上,怎麽都不能目不識丁吧。

    現在這麽個年頭,強不強大就看國中有多少貴族,掌握的土地狹隘就代表沒有地盤容下更多的貴族,地盤大則貴族也就多,貴族一多就代表能拉出來的兵力會多。

    孫氏等從衛國脫離的貴族想要重歸故裏,中行吳亟缺充實各方各麵的人才,雙方也算是一拍即合了。

    從齊國脫離的崔氏等一批舊齊國貴族,他們選擇陰氏當然也有自己的打算。

    按照崔杼的原話:呂武領導下的陰氏必然會繼續強大下去,尤其是陰氏立國的位置太過於得天獨厚,以後陰氏所立的國家必然是下一個晉國(指霸主)。

    陰氏會強盛隻是一方麵,更為現實的是陰氏掌握的地盤非常大,哪怕被安排去某處開荒,第一代人可能會難受一些,子孫後代則是會受益無窮。

    呂武本心是不想接受太多的貴族,問題是解朔和崔杼先後表態,變成了不接收不行。

    事實上,對範氏和荀氏這種沒有改革之心的家族來說,接收越多的貴族越好;然而陰氏是想著變革,接納的貴族越多就代表變革過程會出現更多的阻力。

    “我家自然亦有貴族。然,不可使之封邑多也。”呂武自己就是從臣子身份打拚起來,對貴族有防範之心是一種必然。

    立功得賞是一種正道,陰氏也不可能不讓人立功。

    現在擁有多少城邑代表著掌握人口、資源和武力,需要拿捏住什麽樣的度就顯得極為關鍵了。

    在接下來,也就是立國之初,呂武肯定會拿出一套製度,相關的政策也會當即實施,沒有打算給予一段緩衝期。

    作為嫡長子也是第一順位繼承人的呂陽不會跟著一塊去“洛邑”。

    他在現階段又不可能繼續待在秦地那邊,來“新田”負責處理一些事項。

    也就是,陰氏從晉國人臣將變成一國之主,需要跟晉國完成城邑歸屬的交割,再來就是雙方關係出現根本上的轉變,人員往來以及商業貿易需要有一套新的規矩。

    同時,陰氏立國之後要自行有一套規矩,呂武不太好出麵直接跟解朔和崔杼等人一一解說,由呂陽出麵則是正好。

    等於說,呂武再次給機會讓解朔、崔杼等人去選擇,同意奉行陰氏的規矩就一塊走,不願意還有機會能夠留在晉國,或者去投奔其他諸侯。

    這種事情提前說了好,等他們過去再提及就是在坑人。

    明明能夠好聚好散,何必弄成了仇人,是吧?

    如果那些人接受,願意執行陰氏的規矩,以後也就別有什麽怨言。

    春暖花開之際,到了呂武、士匄和中行吳約好的時間,三家一起從“新田”出發,踏上了前往“洛邑”的路途。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