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784章:漢國太子(1/2)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4696更新時間:2022-07-11 18:16:59

    呂武東出,隨行的還有韓無忌等韓人。

    來自範國和荀國的使節團沒有走,他們直接說明為什麽留在漢國,理由是想就地領略漢國變法的過程。

    其實吧,漢國的變法沒有曆經多久的糾扯,呂武在立國的那一刻起就執行新製度,最難的這一部分完成,後續的變動就是水到渠成,要說有什麽麻煩,僅僅是讓大家適應而已。

    外人來觀察漢國的變法,看不到什麽轟轟烈烈的場麵,他們還無法參與到漢國的行政體係,能不能看出一些什麽就很考驗觀察者的智商了。

    “一切如舊,要事可來稟告。”呂陽第一次監國,感到很激動,卻是有點不知道該做些什麽。

    成為太子之後,呂陽能做的事情比當宗子時還少,平時除了學習,就是觀看一些呂武處理過的政務了。

    觀看行政記錄是每一位太子必然經曆的事情,隻要是讓他們看一看自己的父親對待什麽樣的政務是怎麽處理,從中去汲取一些治國的經驗。

    “去歲修渠,長約十四裏,半途河床重修?”呂陽並不知道修渠是怎麽修,光是從文字上僅能了解一個模糊的大概。

    漢國現在大部分的土地都是漢氏子姓持有,修建一些國家工程根本不用跟某地的貴族溝通。

    呂武奮鬥初期,作為兒子的呂陽還小,基本上沒有參與過對家族的建設。

    到了十四歲,作為父親的呂武很狠心地將呂陽丟到了秦國,當時因為秦庭還在,呂陽重視的是軍事,也就對內政事務忽視了。

    “一再聽君父提到‘渠’之重。如渠修成,我家無有缺糧之憂?”呂陽問話的對象是葛存。

    在呂武沒有離開“長安”前,一再叮囑呂陽多看多聽,別不懂裝懂,不懂就要問。

    那個時候,呂陽立刻明白監國一樣是個學習過程,並不是成了監國就能對任何事情指手畫腳。

    葛存思考了一下,答道:“‘渠’全長三百二十裏,如不廣征徭役,或需十五年修成。‘渠’一成,漢川必為大漢糧倉。”

    怎麽修渠,工程規劃以及注意事項什麽的,葛存並不是不懂,可是覺得根本沒有必要跟呂陽說那麽多。

    難道不是那樣?

    一國之君呂武今年四十六歲,看身體狀態明顯還非常健康,不可能撐不了十五年的嘛。

    十五年或者更久遠的之後,也就是某一天呂陽接位登基,“渠”已經完工並且投入使用。

    哪怕是要在其它區域修“渠”,還能是一國之君的呂陽親自去修?臣子商議出一個計劃,呂陽決定要不要修也就是了。

    人主嘛,什麽都略懂一些也便是,精通則是非常沒有必要。

    身為人主更需要的是懂得怎麽用人,能做到知人善用一般就不會差。

    之所以還要什麽都懂一些,主要是不能讓人主連臣下在糊弄都看不出來。

    當然,葛存不是因為上麵那些道理才不跟呂陽講清楚怎麽修渠。

    說到底,葛存是呂武的臣子,並不是呂陽的臣子,他們這種大臣最不應該的就是分不清怎麽去侍奉國君和太子。

    呂陽也不傻,一些事情看破不說破而已。

    另外,呂陽有沒有想過出城溜達呢?有!隻是忍住了。

    監國是什麽?不就是作為國君的老子不在,太子兒子這個“備胎”除了看家之外,還有隨時接位的需要嘛。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