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787章:吳國可憐嗎?(1/3)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6620更新時間:2022-07-11 18:17:01

    熊招為什麽會選擇在“會稽”進行相王?

    如果說是為了祭奠夏後氏……也就是大禹,楚公室一脈跟大禹好像關係不大吧?

    再則說了,除了特定的節日,又或是個別幾個諸侯,沒誰會想去祭祀大禹的。

    漢國、範國、荀國、齊國的隊伍合流,等於要參加相王的四位諸侯在同一支隊伍,有那麽點北方諸侯“合一”的意思,不知道楚國那邊會不會多想。

    “吳國僅存一隅,再失‘五湖’則亡也。”士匄所處的地理位置決定會更關注南方的動向。

    那個“五湖”後世被改名成為“太湖”,是指很大一片的區域。

    吳國的大城很少,有數的也就那麽幾座,大城不多,“邑”級別的城池同樣少,吳人將“邦”級別的定居點弄得到處都是,一般還是選擇山林環境棲息。

    當前楚國將吳國逼得僅剩一隅之地,不代表楚軍攻占的吳國地盤就是楚國的固有領土了。

    屬於淪陷區的那些部分,山林裏麵躲藏著非常多的吳人,他們在吳國陷入絕對頹勢的時候躲著,等待吳軍開始反攻就會從山林裏鑽出來。

    楚國跟吳國的戰爭已經持續了很久,戰爭模式跟中原諸侯較量,乃至於跟南方諸侯較量,其實都不一樣。

    別看吳國現在很多地盤淪陷,抓準時機短時間內就能光複。

    同理,吳軍哪怕是占領了楚國的城邑,隻要楚國反應過來,吳國的占領軍大多數時候是提早灰溜溜跑了。

    楚國和吳國的抗衡,哪怕是其中的一國被滅,複國又迅速驅趕走侵略者,曆史上就反複發生了幾次。

    呂光訝異問道:“楚王會盟‘會稽’乃是彰顯對吳大勝?”

    應該是有這麽點意思在內的。

    楚軍控製“蕪湖”前前後後已經有五六年之久,隨著時間越來越久,吳人以後想奪回去的難度就會一再增加。

    呂武心想:“楚國又沒有向‘蕪湖’那邊進行移民,僅僅是軍事控製而已。”

    隻是派軍駐紮?代表著隨時都能撤軍將地盤放棄。

    要是有遷徙人口過去,怎麽都要顧忌本國子民的生死,想放棄就要想一想民意會是怎麽樣了。

    隻是吧,現在民意什麽的都是屁,甚至連屁都不如。屁還能讓人聞到臭味,隻要貴族不反,民意什麽的對一國之君根本無所謂。這個是因為在當前曆史階段,沒有爆發過黎庶“起義”的事件。

    當然,哪怕是百姓一再鬧動靜,有了大澤鄉事件、綠林赤眉事件、黃巾事件、瓦崗事件、黃巢事件、方臘事件……等等,一個個又有誰在乎百姓了嗎?沒有的。

    那麽多的“事件”隻是向統治者揭發一個事實:百姓真的連屁都不如,真正應該嚴防死守的其實就是特權階層。

    “寡人所知,吳越互盟,越悖盟攻吳,占吳地多也。”士匄又透露出一個消息。

    是啊,之前吳國拉上越國一塊對付楚國,眼見著楚軍越來越難打,越國的國君夫譚連招呼都不跟吳國打一聲,傳令越軍幹掉還是盟友的一批吳軍,開始了對吳人的燒殺搶掠。

    所以了,吳國是國土大部分淪陷,相當一部分疆域是落到了越國手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