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820章:大爭之世,唯論強弱存亡(1/4)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8732更新時間:2022-07-11 18:17:26

    韓國在群龍無首的情況下被漢國攻奪三分之二的城邑,喊著要救援韓國的荀國大軍在中行吳的統率下控製了韓國的三分之一城邑,自此韓國已經進入名存實亡的階段。

    呂武在“新田”見了韓須、箕襄等一眾韓氏的族人,沒有幹出殺人子嗣的事情,好言安慰之後讓他們暫時前去“長安”住下,等候下一步的安排。

    韓須是韓起的嫡長子。

    箕襄則是韓無忌的嫡長子,他頂了箕氏家主的位置,算是一種過繼式的別出,成為小宗之主。

    當然了,“箕”這個地方很早之前就歸了呂武,後來作為大宗的韓氏則是依然保留小宗箕氏,封地卻不再是“箕”地了。

    在過去的一年裏,原本隻是楚國和範國的大戰,隨後各自搖人讓戰事進一步擴大,搞到後麵互相背叛又各自相攻,發生的眾多事情真心令天下人看得眼花繚亂。

    其中,韓國背叛漢國在天下諸侯看來算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他們納悶的是韓起沒有做好萬全的準備就敢背叛漢國,以至於落得不到四個月的時間被漢軍攻奪三分之二城邑的下場。

    韓起的悖盟真不是一件令人無法理解的事情,漢國沒有對韓國開戰,可是漢國一再獲得韓國的城邑,韓國的山川地勢全麵對漢國洞開,漢國怎麽又可能不給韓國一種芒刺在背的威脅感呢?

    在各諸侯看來,漢國與韓國結盟又背叛算是一種狗咬狗一嘴毛,誰死了都是一種活該。

    他們最為在意的是中行吳喊著救援韓國,真正幹的卻是謀奪韓國城邑的肮髒事,認為中行吳的這種做法太過於卑鄙無恥,所作所為稱得上是諸侯的公敵了。

    老實說,中行吳那麽做的危害確實很大,那麽一搞之後,以後誰跟誰結盟都會互相小心提防,勢力範圍不再可能任由第二方的軍隊過境,喊援軍也變成了一種需要深思熟慮才敢幹的事情。

    要說中行吳那麽幹之後起到了什麽貢獻,大概就是讓諸侯對勢力範圍有更明確的概念,少不了要公示哪哪和哪是自己的地盤,埋個界碑什麽的之類。

    呂武在“新田”也接見了中行喜,拒絕了中行吳邀請前往少水邊上見麵的請求。

    漢國東出的步驟被打亂,很多事情需要呂武進行即時的調整,哪有閑工夫去跟中行吳假惺惺演戲?

    這一次攻奪韓國三分之二城邑,必須說是韓氏玩“取而代之”出現的惡果,導致非韓氏公族在抵抗漢軍入侵並不盡心盡力,甚至很多韓國的貴族沒有等來漢軍兵臨城下就先行派人前往投降了。

    韓氏取代曲沃一係並不名正言順,再來是韓國沒有展露出什麽霸主之資,相反剛剛建國就顯露出了頹勢。

    晉國才滅亡多少年?別說是老一輩,即便是新生代都無比懷念曾經作為霸主一員的榮光。

    他們的認知中漢氏子姓也是晉國的一員,韓氏無法給予他們作為霸主國一員的驕傲和各種福利,投奔漢氏子姓並不是一件什麽背叛的行為,無非就是換了一位帶頭大哥而已。

    那種心理不獨韓國的貴族有,漢國、範國、荀國的非公族貴族其實全有。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