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830章:該拿楚國怎麽辦?(1/2)

作者:榮譽與忠誠字數:4452更新時間:2022-07-11 18:17:31

    呂武屢次擊敗楚國並不是依靠陰謀詭計,采取的是在戰陣上堂堂正正的較量。

    楚國屢次敗在呂武指揮之下,無論是呂武還作為晉國之臣,還是呂武已經成了漢國之主,因為交鋒是堂堂正正的關係,楚國的忌憚其實遠比憎恨更多。

    畢竟,堂堂正正之戰輸了就是輸了,壓根就沒有什麽借口好講,純粹就是實力不如罷了。

    春秋時代講究的是輸了要認,實力不如挨打要立正,回去後再謀求變強,期望某一天能夠扳回一局。

    所以了,翻閱史書能夠看到一點,春秋時期國與國的戰爭輸贏都不會產生太大的仇恨值,看的是輸方能不能勵精圖治,某天在戰場上雪恥成功。

    到戰國之後,各國的戰爭不再僅限於軍隊之間,對黎庶和對方國力造成的破壞漸漸增多。

    另外戰爭不再是一種公平競技,變成了各種手段齊出,贏的一方或許僥幸,輸的一方覺得對方勝之不武,能夠產生仇恨值的方麵絕對變多了,以至於後來的戰爭不再那麽單純,更多牽扯到了仇恨相關。

    到公元前538年夏季,呂武得知楚國又派來使節團,聽到消息講實話有那麽點愣神。

    “如今楚國唯有蒍氏、鬥氏聽命於楚王圍,實有崩壞之勢。我欲謀‘四晉歸一’偉業,當如何對楚?”呂武問道。

    今天又是小朝會。

    呂武對楚王圍派人問計自己,有著太多的想法,可行性的操作方案也非常多。

    對於一個有現代思維的人來說,敵人來找自己求解決難題的答案,不該是各種挖坑嗎?

    隻是,呂武知道每一個時代都有局限性,在現代理所當然的詭詐手段,用在戰國初期未必就是正確,極可能坑了別人也把自己埋了進去。

    這個跟呂武知道封建時代的體製進化到三省六部是極限,沒有一下子在漢國執行三省六部製度是一樣的。

    說白了,呂武想搞三省六部,有那麽多的官員嗎?沒有的。

    所以,並不是最先進就是正確,合適才是最重要,尤其是對體製而言!

    “楚之亂與我有利,楚求助置之不理恐不適合。”葛存的思維中,得到楚國的求助對漢國是一件極有麵子的事情,該幫還是要幫。

    剛來到漢國就任右相的孫林父也說道:“漢助楚或有害,利亦多也。使諸侯知王上之德,邦交便可無往不利。”

    看吧,左相和右相代表著這個時代精英的思維,可見其餘人是怎麽想的。

    楚國現在的時局非常不穩,看著不像有國內爆發大型內戰的跡象,君王與眾貴族有了很深隔閡卻是人盡皆知的事情。

    崔杼說道:“我征蜀,亦有東出計劃,維穩楚便我行事。”

    是不是將話說反了?難道不是楚國發生內戰,才能更讓漢國便宜行事嗎???

    葛存非常讚同地說道:“楚亂而不戰,範不敢輕動。我可先攻荀而並之,屆時範不征可得。”

    到底是什麽意思?

    也就是說,一個內部脆弱但是沒有爆發大亂的楚國能夠威懾範國,不讓範國在漢國攻打荀國的時候搞東搞西。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