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七十六章 甘露殿裏拜見天子(1/3)

作者:離人望左岸字數:7254更新時間:2019-08-12 00:31:31

    且說徐真與尉遲敬德於偏殿守候,等待宣召,過得一個多時辰,殿外響起細碎腳步聲,卻是一名緋服老宦官進得來,給尉遲敬德打了個揖,這才細聲細語領了徐真出去,一路曆經重重兜轉,來到一處大殿,卻是那陛下讀書與召見臣子的甘露殿。

    徐真心中翻滾不定,來到大唐快四年,於長安蟄伏了三年,這才融入這方人間,做足了準備,偏就命運頑耍,落了個機會在他頭上,得以救下晉陽公主,這番卻是將史上本該入了陰地的晉陽,硬生生又拉了回來。

    他深諳蝴蝶效應(注)之一發不可收拾,故不敢想接下來的曆史會發生何等變遷,他乃大唐人間的變數,既是由他而起之變化,最終必定由他來扭轉和收拾所有的殘局,但前提必須是,他要擁有足以改變這一切的力量,而能夠給他這種力量的,除了自己,又有誰比當今聖上更合適?

    人心有所謀,姿態必有所動,內積於心,必發散於外,而心有城府者,喜怒不形於色,是故隱秘而不可察。

    徐真雖年輕,但閱曆頗為豐富,又有著常人無法比擬的前瞻,故多少有了底氣,一邊埋頭跟著那位老宦官踟躕而行,一邊細心思量著該是何等問答。

    這尚未得個定論,已然到了甘露殿門外,才發覺自己仍舊背著劍匣,冷汗頓時簌簌冒將出來,正想問那宦官如何是好,那宦官已然柔聲給殿內通報。

    徐真也是個機警人兒,這老宦官察言觀色、四處打點、左右使喚了大半輩子,又豈會不懂其中輕重,既早前不讓徐真解劍,比是得了聖上囑托,如此才安了心,待老宦官小心著推開殿門,徐真才深吸了一口氣,強作鎮定走了進去。

    一股沉香撲鼻而來,殿中溫暖如春日,雖關閉了門窗,輕煙卻不曾有悶閉,反倒使人心胸開闊,沁人心扉,如此倒也驅散了緊張與戰兢,倒有幾分安魂鎮靜的效果。

    徐真隻是謹小慎微地走著,連腳步聲都不敢發得一二,偷著抬了頭,卻禦桌前好生尋常的一襲背影,英挺之中略帶滄桑,似有萬斤重擔壓在肩頭,卻又兀自用九分英雄氣硬扛了起來。

    越過那帶著些許蕭索的背影,徐真看到殿上掛得一幅字,乃是李唐國主的親筆,果真如史料所載,是那李世民最喜愛的飛白(注2)。

    “威甲飲馬出長城,永世不教狼煙生”!

    此字道盡了當今聖主少壯傲四海,馬上征天下,老來顧八荒,走筆齊國家的千古帝王氣魄。

    再看四壁簡約,卻獨獨東麵懸著一幅母像,圓潤如聖母,慈悲似文殊,鳳儀天下,端莊悲憫,博愛人間,看筆法該是宮廷首席閻立本所出,看姿態,當是已然飛升的國母長孫皇後也。

    徐真不敢走神張望,距離那襲背影仍舊一丈有餘,惶恐半跪下來,故作鎮定地拜道:“徐真叩見聖上!”

    那人聽得聲響,將目光從長孫皇後的遺像上轉過來,落在了徐真的身上,見得徐真隻是半跪,以為後者到底有些骨氣,卻不曾想過徐真實是不太懂得朝廷禮儀,那老宦官雖然路上多有吩咐,徐真卻記了個大概,李世民也不以為忤,柔聲道:“起來說話罷。”

    “謝聖上!”徐真這才緩緩站起來,挺直了腰杆,卻仍舊不敢抬頭,倒是李唐皇帝有些開朗,耍笑道:“你又不是良家小娘子,何以嬌嬌怯怯,也沒甚軍中兒郎的爽利,抬起頭來說話,莫不是覺著我是個稍有冒犯動輒殺人的昏君不成?”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