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460章 火燒眉毛(二)(1/2)

作者:陶良辰字數:4448更新時間:2022-07-15 14:08:06

    LVMH雖然是個龐然大物,曆史悠久,但它股權分散,股東之間並不團結。

    1987年10月份,LVMH集團遭遇股價大跌後,貝爾納·阿爾諾通過個人、銀行、以及迪奧母公司,總共拿下LVMH集團總股本中的30.3%,其中有13.5%歸屬於阿爾諾個人所有。

    據陳林芝所知,當時阿爾諾從銀行質押貸款一大筆錢,再加上他之前的個人財富,聯合包括酩悅·軒尼詩前總裁在內的一批人,這才艱難實現針對LVMH集團的控股。

    考慮到陳林芝投資的迪奧以及迪奧母公司,隻是參與進整個LVMH集團控股計劃的出資方之一,所以整體來看一旦有新的勢力控製LVMH集團,對阿爾諾個人影響比較大,對陳林芝的影響卻不是太大,反正他隻是參股的小股東罷了,沒必要對此太過於著急。

    再加上自從阿爾諾搖身一變成為LVMH集團董事會主席之後,慢慢放鬆了對迪奧的關注,甚至有將這個品牌反過頭來納入LVMH集團的意思,不太關注包括陳林芝在內的一批迪奧股東們的利益。

    所以,等到阿爾諾介紹完大概情況之後,陳林芝不僅沒著急,反而有點幸災樂禍的念頭。

    仔細說起來,阿爾諾收購LVMH集團的過程有點複雜,大概是他個人出資了數億美金,剩下的錢則是通過迪奧以及迪奧的母公司博薩克集團,從銀行貸款了十多億美金。

    拿空手套白狼來形容其實也沒錯,因為無論是阿爾諾還是博薩克集團和迪奧,實際上都沒掏出那麽多錢,通過銀行的關係先拿還沒到手的LVMH集團股票做抵押,緊接著再貸款正式收購LVMH集團的股票,直到現在仍然欠了十多億美金的貸款沒有償還。

    這種做法在兼並收購活動中比較常見,被稱之為LBO,也就是杠杆收購,指的是拿收購目標的資產作為債務抵押,進而收購另一家公司的策略,可以將現金開支降到最小,代價則是需要支付高額利息。

    在杠杆收購案例中,偶爾甚至能看見有人隻掏出10%現金,卻拿下100%收購目標的例子,很適合野心家們實現蛇吞象。

    陳林芝不需要,他現在太有錢了,很難碰到需要孤注一擲的優質資產,而且可投資的對象太多,沒必要去惡意收購某些公司的股份。

    就拿阿爾諾收購LVMH集團時候來說,多花了不少冤枉錢,平均溢價在35%以上,兩三年過去了仍然還沒實現盈利,迪奧品牌的發展也因此被拖累,許多利潤沒有被用於擴張,而是用在了償還銀行欠款上,每年需要償還的利息就高達八千多萬美金,要不是LVMH集團股價一直在漲,這項投資已經虧大了。

    直到目前為止,當初選擇投資迪奧的回報率,遠遠低於陳林芝的其他項目,這大概就是他不太喜歡傳統生意的原因,回報周期太過於漫長。

    而高通公司、微軟這些高科技企業就厲害多了,微軟的市值已經突破一百二十億美金,從去年發布的Windows386版本開始,幾乎已經奠定了在個人操作係統領域的霸主地位,一份操作係統對外售價一百一十美金,其中有九十七美金左右都是毛利,去年一整年足足賣出八十多萬套Windows386版本的操作係統,展現出超高的成長潛力,而高通簽訂的訂單總價值突破八億美金,這樣的投資項目誰不喜歡?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