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百七十六節:落幕(3/3)

作者:何未滿字數:6842更新時間:2022-07-16 03:25:31

    這對於他來說可是破天荒頭一遭。

    而他現在正想一個問題,那就是電影行業的發展方向問題。

    談到電影行業的方向上,最廣為人知的,大概就是商業片和藝術片的兩大方向了,其實還有另外一個更高層麵的方向,那就是故事和製作技術的方向之爭。

    製作技術的發展曆史,可謂是源遠流長,“電影”這種事物的誕生源頭,其實就是製作技術所導致的。正因為有了相應的製作技術,才有了電影,而之後,從無聲到有聲,從黑白到彩色,從真人實拍到特效製作,從2D到3D,每一次都是製作技術的發展。

    故事的發展方向上,也是同樣曆史悠久:從一段實拍片段就能稱為電影,到有一個完整的故事,從粗糙的電影劃分,到正劇、喜劇、愛情片、恐怖片等等的詳細劃分,從故事,到商業片、藝術片的的兩大陣營劃分……

    這兩者一為表,一為裏,是構成了電影的兩大要素,在整個電影曆史上兩者也是互為補充,螺旋形交替支撐發展的。

    在宋銘陽看來,這兩者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

    但是近幾十年來,有這樣一種趨勢和現狀,那就是,對於電影好壞的評價,更傾向於故事方麵,再近些年,更是傾向於“深度”方麵——在這方麵,各種電影獎項的設立以及引導“居功至偉”。

    這點在幾年前的華國體現得尤為嚴重:在幾年前乃至於十幾年前的華國,隻要你有一定的專業功底,抓一個看起來很沉重的社會話題去拍,那就是所謂的好電影。即使拍得糙,那也是原生態,真實,是好電影。要是肯拍得灰暗一點,那就更好了,要被吹上天,是要去到處拿獎的節奏。

    近些年來的華國,這方麵倒是稍微好轉了一些,老老實實拍電影的多了不少,但是想要收獲大眾好評,想要被吹起來,還是要有所謂的“深度”。

    宋銘陽知道,這是電影工業發展必經的一個過程,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在於快速成長、處於話語權主導地位的一部分“先進”的華國人正處於一個尷尬階段:他們已經脫離了簡單看一個電影故事的境界,有了更多的追求,但是本身電影知識的半吊子水平,又讓他們看不出很多專業的東西來,無法全麵地認識一部電影,隻能從容易看得到的“深度”來判斷一部電影的水平高低。

    同時,這也和華國的電影工業發展狀況有關:華國目前的電影工業,學外國的技術還沒學全呢,更別提自我創新了。在電影工業上不領先,自然就隻能先從故事方麵入手著重打出優勢來了。

    兩方麵因素結合影響之下,導致現在華國的這樣一種電影評價大環境。

    對於《阿凡達》這部電影,宋銘陽在今天這一通觀影下來,對其綜合評分可以說是相當高的,滿分有10分,他可以打到9.8分——他這是從最全麵綜合的方向去打分的,涵蓋了表裏兩大方向以及兩者下屬的各種細分性項目。

    他認為這部電影,絕對稱得上“偉大”兩字,是一部具有裏程碑意義的電影。

    可是在國內的這種大環境下,《阿凡達》這部電影,在宋銘陽看來很可能得不到他認為的應有的“公正評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