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六百三十一章 《洛神賦圖》(2/2)

作者:浮夢三賤客字數:4238更新時間:2020-10-14 20:06:58

    “顧愷之主張畫人物要傳神,極為重視點睛,認為“傳神寫照,正在阿堵(指眼睛)中”。注意描繪生理細節,表現人物神情,畫裴楷像,頰上添三毫,頓覺神采煥發。而眼前的這幅《洛神賦圖》完全對應了這這些描述。”

    “而且,這畫人物衣紋用高古遊絲描,線條緊勁連綿,如春蠶吐絲,春雲浮空,流水行地,自然流暢,技法之高令人歎為觀止。另外這幅畫中對山石的描繪也非常到位,和摹本中依靠俯視的角度來表現縱橫的山川不同,這裏更在意那種意境。”

    “這幅《洛神賦圖》就算不是顧愷之的真跡也是一幅頂級畫作。”趙文彥感慨的說道,“我個人傾向是這幅畫是顧愷之的真跡,除了這幅畫的技藝外,這幅畫所用的材質也和東晉時期的相符合。”

    “當然這幅畫也不是沒有缺點,就比如畫上的提拔,這幅畫上的提拔最晚的時候也隻到北宋,鈐印也是如此,不過在這上麵的留下題跋倒的人倒是很有名,你看這裏有謝安的鈐印。”

    “顧愷之和謝安是好朋友,從這些題跋留下的內容看,顧愷之在將這幅畫完成後,第一時間就請謝安來鑒賞。還有這裏有唐太宗李世民的墨寶,說明這幅畫曾經被唐朝皇室所收藏...”

    “此外,這幅畫的現世也給我們解答了一宗陳年舊案,關於洛神賦圖這幅畫的作者以前也有過爭議,在唐代的《貞觀公私畫史》、《曆代名畫記》明確記載繪製過《洛神賦圖》的,是司馬紹,但他所繪的《洛神賦圖》已失傳。

    到了宋代王銍的《題〈洛神賦圖〉詩序》,才出現了顧愷之繪製《洛神賦圖》的說法,此後該說又見於元代王惲《書畫目》、湯垕《畫鑒》等,並為都穆《鐵網珊瑚》等沿襲,被視為“定論”。”

    “有了這幅畫我們至少可以斷定,顧愷之的確畫過洛神賦圖,至於司馬昭有沒有畫過,現在仍舊無法確定。”

    “當然,這也僅僅是我的一家之見,如果你們有其他的看法也可以說說,我們再討論討論。”趙文彥意猶未盡的看著眼前這幅畫卷,雖然嘴裏說的很謙虛,不過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是已經確定了這幅畫是顧愷之的真跡。

    “真沒想到啊,我都這麽一把年紀了,居然還能見識到這麽一副國寶。”旁邊一位頭發花白精神矍鑠的老者感慨的說道。

    “《洛神賦圖》這幅畫現在有八種摹本,其中最早的幾幅都是宋朝流傳下來的,原作應該就是在宋朝時候遺失了,這上麵的題跋也側麵證實了這種情況。而且這幅畫的摹本都能被評選為華國十大傳世名畫,那麽眼前的這幅技藝更高的原作完全稱得上是國寶中的國寶。”李興國一臉激動的說道。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