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802章 辯道與魚【上】(1/2)

作者:一夢黃粱字數:4424更新時間:2022-07-26 11:11:00

    早在周朝時,農曆十月初一是臘祭日,這天要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禮記.月令》中描述了周代臘祭的情形:以獵物為祭品,天子在社壇上祭祀日月星辰眾神,在門閭內祭祀五代祖先,同時慰勞農人,頒布新的作息製度。《詩經.豳風.七月》曾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說從九月開始天逐漸要冷了。人們該添置禦寒的衣裳了,因此十月初一又俗稱授衣節。故前代授衣多在夏曆九月,日期不確定。

    唐代將之推廣到了民間,民間開始在這一天製衣孝敬父母,或者祭祀祖先。

    到了宋代,宋代人認為九月的時候,天還沒有完全冷下來,稍嫌早了些。於是這一習俗在宋代便推移到十月朔日,於是一代代傳下來,一直傳到了今日。

    當然還有一種傳聞,說是當年孟薑女的丈夫被征去修長城,眼看著入冬,天氣轉寒。孟薑女帶著衣服千裏送冬衣,結果等她送到了,丈夫卻已經累死了。孟薑女心頭悲傷,大哭於長城,上蒼感動,長城崩塌,露出了他丈夫的遺體。

    孟薑女將衣服給丈夫穿上讓他在下麵也能禦寒。後世人將這一天稱呼為“送寒衣節”。

    當然這隻是眾多傳說故事中的一個而已,故事多了,各個地方都有各自的故事,不過這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一天,是一個孝當先的節日,弘揚的就是孝文化。

    寒衣節,俗稱“十月一”、又叫“臘冥陰節”、“燒衣節”等,寒衣節雖然和其他三個節日並稱四大鬼節,但是寒衣節又和其他節日不一樣,這一天,是合葬、遷墳、燒紙等祭奠的節日,寒衣節裏,人們要為亡人燒寒衣,婦女們要在這一天將做好的棉衣拿出來,讓家人試穿;男人們則在這一天整理火爐,清理爐灶,煙筒,確保天寒地凍後能夠有取暖的東西。

    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節日漸漸的也開始被忽視,很多人已經忘記了寒衣節的存在了……”

    說到這,方正也有些唏噓感歎。他一直想不通,華夏文化博大精深,仁義禮智信等傳統優良美德都貫穿在這些傳統的節日、風俗當中,這本是極大的好事。可是為什麽到了現在,反而被世人越來越淡化了呢?難道真的僅僅為了一句反對封建迷信,弘揚科學文化嗎?那麽為什麽外國的萬聖節就能堂而皇之的成為歡慶的節日呢?這完全說不通麽!

    想到這裏,方正就想到了春節,方正記得,有一次跟著師父去城裏過春節,結果城裏一不放鞭炮,二沒有孩子玩鬧的影子,甚至很多人家都不熬年夜了,也不吃年夜飯了。那感覺,就跟平常沒多大區別……甚至,因為很多人離開城市返回農村過節,造成了偌大的一個城市裏空蕩蕩的,街道上幾乎沒幾個人,一個小區高樓林立,亮著燈的卻沒幾家。那感覺……方正現在想想,那才是真正的鬼節呢!

    以至於,直到現在,方正都對城市有著深深的排斥感,他不喜歡那種少了年味、人味的城市。因為那種感覺,隻會讓他覺得冬天更冷!反倒是農村更加熱鬧,家家戶戶一大家子團員,走家串門,孩子打燈籠,地上撒煙火……年味十足。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