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零五章 要出大事了(1/3)

作者:tx程誌字數:6060更新時間:2020-04-28 01:13:41

    第三零五章要出大事了

    貞觀九年夏曆四月中,吐蕃已經開始有了些許春意,草吐露出嫩芽,冰雪開始融化,牛羊馬匹也開始繁育後代。

    勤勞的吐蕃人也開始了播種,他們將青稞的種子,隨意的撒在地上,用木鋤隨意的扒拉幾下,算是播種。

    沒有辦法,原始的耕作技術,讓他們還沒有精種精收的觀念,在他們心中,有沒有收成,有多少收成,都是萬千神佛的庇佑,與他們努力或不努力無關。

    在三月的時候,李靖與楊保已經正式班師回長安,他們雖然離開了吐蕃境內,卻在吐蕃留下了三個折衝府。

    這三個折衝府其實並非從河源軍抽調,而是由臨洮、河源、積石、莫門、白水、安人、振武、威武七軍抽調精銳而組建的,每個折衝府擁有五個越騎團,每個團三百人,共計四千五百人,馬匹九千。

    這些駐軍駐軍分別是邏些城,打箭爐(既康定)日喀則三等,三個折衝府全部采取波蘭翼騎兵戰術,以突擊為主,以唐軍的戰鬥力,這個三個折衝府足以維持吐蕃的平穩。

    當然,以唐軍的給養水平和吐蕃的落後生產力,要供養這四千五百唐軍,壓力其實不。不過,楊保安排這些唐軍將士,平時駐軍屯田,戰時負責維持治安。

    在邏些河河畔的米拉山下,這裏是林芝地區海洋性氣候與拉薩地區內陸性氣候的自然分野,具有顯著的地理分界意義,米拉山以西地區,氣候幹燥寒冷,而東部地區則是溫暖潮濕,植被茂盛。

    楊保將邏些折衝府劃下約三萬畝坡土,可以利用邏些河的河水進行灌溉,哪怕唐饒種植技術落後,這三萬餘畝坡地,也可以產出三萬餘石糧食,基本上可以滿足邏些折衝府的自給問題。

    邏些折衝府的士兵們,他們本來就是優秀的農民,放下刀槍,拿起鋤頭與農具,一點也不含糊,這些坡地關係著他們未來的生計,所以,所有人不敢有任何大意。

    他們使用的鐵滑犁,是楊保根據隋唐的曲轅犁加以改進和完善,使犁轅縮短、彎曲,減少策額、壓镵等部件,犁身結構更加輕巧,使用靈活,耕作效率也更高。

    這種耕犁一直使用到了清代晚期,由於冶鐵業的進一步發展,有些耕犁改用鐵轅,省去犁箭,在犁梢中部挖孔槽,用木楔來固定鐵轅和調節深淺,使犁身結構簡化而又不影響耕地功效,也使耕犁更加堅固耐用,既延長了使用時間,又節約了生產成本,也是一種進步。

    在騾馬的拉動下,新式曲轅犁翻過泥土,在微風的吹拂下,空氣中散發出一股股泥土的芬芳。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