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307章 十字路口(5/5)(1/2)

作者:陶良辰字數:5224更新時間:2022-07-30 09:26:39

    終於察覺蘇木跟其他投資者們的不同,一路走來東扯一句、西扯一句,就是沒聊到胡先生最關心的問題上——投資。

    好像完全是過來旅遊的,招商引資政策、行業發展情況、基礎設施情況等等都沒提,這讓胡先生著急的同時又有些失望,為了提供最好的投資環境,造路、弄海港、鋪設水電線路、還要來了政策上的便利。

    本以為抓到條大魚,能夠帶動當地就業,改善不少居民的生活水平,南邊搞經濟取得一定進展,而折江的情況依舊半死不活,假如不是真想做點實事,誰會拉下臉皮跑來截人。

    距離和平飯店不算遠了,即使以胡先生的修養,這時候也有些沉不住氣,詢問蘇木:“我聽朋友說,你這次回祖國是為了考察市場?”

    蘇木的動作微微停頓,納悶於怎麽這麽快就有人聽到消息了。

    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有多貴,從小生活在如今軍事實力最強盛、經濟實力穩居世界第一的美國,他哪裏會知道國內現狀如何。

    絕大多數地區不缺衣少食了沒錯,可想要讓國力再上幾個台階,讓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實現,讓民族重新屹立於世界前列,隻是不缺衣少食可遠遠不夠,計劃經濟的時代才剛過去不久,家家戶戶的抽屜裏還有布票、糧票等等。

    生在美國唐人街的蘇木,不懂一幫有識之士們迫切希望華夏重新強大起來的渴望,當年鄧先生親眼在美國見識過之後,內心裏也是想要讓華夏崛起的,於是回國不久就問總統卡特,問他能不能派五千名學生去美國學習,希望國人再次睜開眼好好看一看這個世界,學習西方國家的長處,卡特答應了,答應讓十萬留學生赴美,如今那一批學生,已經成為改革開放的主力軍,迫切渴望讓自己的國家再次興盛。

    胡先生想幹實事,折江有著先天的發展優勢,靠近太平洋,工人素質也總體偏高,高考重新開始後,勒著褲腰帶撥款培養出一批人才,但光有人才不行,工廠太少、財政資金太少,許多人找不到工作,依舊指望大鍋飯,這跟改革開放的初衷不同,除了一批從事底層工作的廉價勞動力工廠,真正拿的出手的企業沒幾家。

    倒不是不想打造一座像矽穀、像休斯頓、像底特律那樣的區域,可如今能夠吸引外來投資的優勢太少了,知道會汙染、知道會是血汗工廠,但出於形勢所迫,隻能硬著頭皮答應下來,一點點重新構建市場經濟體係。

    這就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情況,蘇木不太了解,點頭告訴說:“差不多就是這樣,想在滬市這邊買塊地建造分公司總部,也打算收購一些古董,我爺爺對它們比較感興趣,除此之外,如果有合適的生意我也會嚐試投資。”

    驚喜寫在臉上,胡先生對古董什麽的不感興趣,隻要不把國寶帶出去,隨便怎麽買都可以,巴不得多留下一些美元,至於土地……到處都是,能換成外匯要多大的地都好商量,他最關心“分公司”這個詞,追問說:“冒昧問一句,你在美國做什麽生意?”

    “……”

    不僅蘇木無奈,李平安也無語了,原來談到現在,連蘇木是做什麽生意的都不知道,李平安幫忙回答說:“網絡軟件公司,IT行業的電腦製造業,還有投資等等,他都做過。”

    胡先生表情茫然,網絡他知道,軟件是什麽不太清楚,至於“IT”這個詞,聽都沒聽說過,故作恍然大悟:“啊~生產電腦,很先進的行業,我辦公室裏剛配了一台,偶爾也會用。

    你做投資?有沒有投資那種需要很多工人,最好對世界各國出口的生意?我們的工業區正在招商引資,土地可以免費使用,稅收方麵具體看投資金額和項目,最高能減免五到十年,減稅時間比其他國家都長,可以降低你們的生產成本,別的不多,工人最多,想要十萬工人我都能幫你找來,勞動力成本絕對是東亞地區最低的,跟東南亞國家相比也更便宜,他們的政策不如我們好。”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