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341章 約見(1/2)

作者:陶良辰字數:4400更新時間:2022-07-30 09:26:58

    在公司裏考察,蘇木特意請了三家財務公司,聯合對自己在華夏的生意進行監管,兩家公司是香江企業,另外一家則是本地企業,隻要牢牢掌握著財政大權,就算鬧出點亂子,也掀不起太大風浪。

    蘇聯正在解體,雖說還沒全部瓦解,但隨著去年俄羅斯的脫離,這個聯合體實力被瓦解大半,已經對美國構不成威脅。

    至於華夏,隨著蘇聯的瓦解,美國再次將這個國家定義為“對手”,七八十年代寬鬆過一陣子的封鎖政策又一次緊縮起來,具體表現為限製留學人數規模、限製特殊技術設備出口等等,巴統在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不過,因為許多歐美國家的商人們,開始看重這片人口多達十二億的超大市場,陸續有企業來到華夏投資設廠,在大環境影響下,限製的力度有限。

    為了促使華夏經濟轉型,西方國家的政客們承諾出許多好處,比如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給予技術和資金方麵的支持等等,他們擔心會出現又一個蘇聯。

    出於這種擔心,所以想讓市場經濟在華夏發展起來,覺得隻要不斷降低官方企業對國家經濟的掌控,就能讓和平持續下去,當中存在的深層次戰略意義耐人尋味。

    在這種大時代背景下,華夏的私營商業氛圍開始發展,因為特殊政策支持,一部分看重它發展潛力的跨國企業,也開始來到華夏開展業務。

    蘇木跟小布什先生聊天時候,旁敲側擊問過來華投資的事,小布什對此沒發表太多看法,隻是笑著說來這邊賺錢比較難,原因可能是他覺得華夏的經濟總量太低,也認為華夏居民們手裏沒錢,如今這是全世界的共識,根據聯合國公布的調查結果,貧困人口超過八千五百萬人,人均GDP僅僅為三百多美元。

    了解的越多,思考的也越多。

    蘇木猜測也許正是這種不重視,才使得華夏以後獲得寶貴的發展機遇,由此誕生出一個他從老電台裏聽說的新詞匯——“華夏速度”。

    假如以美國為首的國家持續封鎖,以針對蘇聯的經濟、技術封鎖力度來限製華夏發展,蘇木想不出任何彎道超車的可能性,而從目前美國高層們的態度來看,明顯對華夏缺乏重視,認為隻是個實力較弱的潛在對手,成不了太大氣候,最多成為另一個印度。

    中印如今的經濟總量相當,華夏稍微多一些,但去年的人均GDP數字甚至不如印度,近幾年來印度也在改革,從公私混合經濟體向市場經濟體製轉變,力度比華夏這邊大得多。

    考慮到各方麵社會因素,蘇木認為華夏這邊發展潛力更大,從要求加班這件事情上就能看出來,他從周偉先生口中了解到,因為春節假期上班能夠拿雙倍工資,所以大年初三之後,人們紛紛趕回來上班,晚上也拚命下班,隻為了加班補貼費,爆發出驚人的生產潛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蘇木將華夏政策了解得相當透徹,各種商業法規也在帶著看,此刻考察完冰箱生產線,又去參觀洗衣機生產工廠。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