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456章 兒子的生意(1/2)

作者:陶良辰字數:4248更新時間:2022-07-30 09:27:51

    先前跟蘇木之間沒有交集,詹姆斯·卡梅隆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後,告訴說自己會想想劇情,沒有繼續打擾蘇木的假期。

    法國菜不太符合蘇木口味,美國菜也一樣,吃米飯一頓能吃兩大碗,然而牛排就這麽點大,吃完還是覺得餓,又特意吩咐服務員多上些水果,用來墊墊肚子。

    知道自己老板已經換成蘇木的消息,這種時候千萬得小心才行,說不定因為個小失誤就被新老板辭退了,那才真是冤枉。

    就當自己是客人,該給的小費還是要給。

    蘇木一直覺得給小費這種習俗挺流氓,既然某些服務的價格已經那麽貴,為什麽還要將原本應該由餐廳來承擔的員工費用,包含在顧客的消費當中?

    小費(Tips)一詞的來源,可以從它的四個字母來拆解認識,在十七世紀的世紀英格蘭地區,餐桌上常放著一隻碗,碗上寫著”To-Insure-Prompt-Service(保證服務迅速)”,一些消費者往往會給侍者付些額外的費用,以獲得更加優質的服務。

    某些前往美國的歐洲殖民者,將這種習俗帶回了美國,經曆數百年的演變成今天的小費模式,歐洲又反過頭來向美國學習,說到底還是這些服務者們希望賺取更多錢,老板們也希望節約開支。

    這貌似並沒有什麽,然而換個角度去想,難道去他們那裏消費,獲得優質服務難道不是應該的?為什麽多付錢才能取得更好的服務?

    法國一些餐廳,直接將小費涵蓋在客戶賬單中,在應該支付金額的基礎上多加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會特別標注不需要再另外支付小費,無形之間推高消費成本,最終獲利的是服務者還有餐廳老板。

    假如某位消費者沒給小費,他們會給予鄙視,又或者直接當麵追問“是不是有哪裏服務不夠好”,言外之意就是在要小費了,如果消費者挑不出毛病,便會被別人認為是吝嗇,怎麽看都像是在“綁架”。

    這條潛規則存在好久了,別以為西方人就不愛麵子,對於歐美國家居民,尤其是上層社會的富人們而言,讓他們丟臉比殺了他們還難受,給小費的風俗還將繼續維持下去。

    蘇木隻是心裏想想抱怨幾句罷了,他不在意那點小錢,也沒有砸了那麽多人飯碗的打算,那樣幹純粹是吃力不討好,要知道一位服務員,將近百分之七十的收入都是通過小費賺來,如果誰覺得有不合理收費,大可以直接不去他們那消費。

    餐費會計算到房費裏,光是小費就給一百美元,晚上周圍美景被夜幕籠罩了,他提議說:“開車到市區逛一圈?距離睡覺時間還早,我們總不能回房間看那些無聊的法國電視劇。”

    莉莉還沒說話,他們的兒子蘇霖先表態說想去,父子倆都有這個想法,她自然不會掃興,點頭同意一起,就開那輛嶄新的防彈版奔馳G55,蘇木親自開車,前後都有保鏢跟隨。

    路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