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3章 清明(1/2)

作者:我吃蕃薯字數:6320更新時間:2019-09-17 06:47:00

    第三章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看著窗外細雨紛飛,毛雨隨風飄蕩,張偉終於體會到了杜牧寫這首詩的場景,可能就是如此,不過,一定不是在現在的大客車上作的,最多是有個小毛驢騎就不錯了.古代人窮啊,開不起汽車.。古韻又在心裏糊YY。

    清明,是中國的一個傳統民俗節日,這一點張偉是知道的,更有一個是:清明也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中的一個節氣.民俗是因為在這個時候在清明這一天是給家中以故親人掃墓添墳的.歸為節氣之一是因為清明節是在春分後十五天,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所以,“清明”本為節氣名,後來加了寒食禁火及掃墓的習俗才形成清明節.

    這也就是中國清明節的由來.外國人過不過清明,我就不知道了。

    在清明的前一天,張偉就收拾好了東西,和老爸老媽踏上了回老家的路,從省城到縣城,從縣城到鎮上,一路走來,時間也已經折騰了大半天了,眼見著小雨如毛往下飄,天也跟著逐漸的黯淡了下來了.

    進入縣城以後,縣城周圍大山一座挨著一座,山野連綿,這才是真正的進入了山區啊,從鎮上到村裏,還有好幾裏的山路,還好老爸前幾天往村裏打電話聯係了家裏的一位勉強還算是未出五代的親人.老爸說是要喊小叔,張偉自然得叫爺爺了,這些年,自從爺爺去世後,老家的房子也都是交給張偉這個沒什麽印象的爺爺打理著。

    到了下午三點多鍾的時候,汽車才晃晃悠悠的進了鎮上的車站,說是車站,其實也就是一個大院子,在門口豎了塊牌子,上麵寫著“童山鎮車站”幾個大字,車站裏麵停了幾輛發往附近幾個鎮上的車,車站裏連個售票的也沒有,更不要說什麽候車室了。

    老爸剛下車就聽到那邊有人叫他的小名,不用說,接他的人來了。

    在張偉的思想裏,這個農村的爺爺怎麽應該胡子花白,一手提著煙杆,一邊捋著白胡子還在不斷咳的老人吧。

    可張偉的這個爺爺並不算老,看起來也就是五六十歲,身板很高高大大,一張很方正的紫黑臉孔,說話的聲音很響亮,笑起來也很爽朗。一見到張偉就捏捏他的臉,說這城裏人就是不一樣,臉蛋白嫩嫩的給娘們的屁股一般。老爸見到了這個小叔,笑聲之中也開朗了不少。

    後來才聽說這小叔和他一個年齡大,隻是輩分高,所以才叫叔,兩人關係也極好,用那啥話的意思就是一起上山捉過鳥,下水網過魚同時幹革命的關係。那個關係好啊,是剛剛的。

    幾個人花上二十塊錢,雇了個摩迪車,向村裏送去,這是陰雨天,如果在平時,最多八塊錢。摩迪就是摩托三輪上有個棚子,周圍還圍上了凡布頂篷,這樣能在刮風下雨的時候不遭罪。

    老爸和這個年輕爺爺坐在外麵聊著小時候的樂事,說到開心的地方還能哈哈的大笑幾聲,老媽也不時的插上幾句,仿佛歲月倒流,大家又回到了從前一般。回憶的時光總是美好的,張偉在心裏默默的念叨著,心裏又想到了在天庭做神仙的時光,雖然隻是個不入流的小土地,可咱是蟠桃的土地不是?

    這個時候天已經暗了下來,摩迪順山道也不敢跑快,隻有一點一點的向裏挪騰。路也隻是三四米寬的碎石山路,靠近山邊開出來的,周圍沒有護欄,一不小心,就能開進山溝裏去。天氣暗淡,加上細雨,隻能看見周圍的山上模糊一片,看的不太真切。張偉看的怔怔出神,神思也不知道遊蕩到那裏去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