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1279章 安陽!兵臨城下(1/2)

作者:亞舍羅字數:4218更新時間:2022-08-10 19:40:28

    白曉文的三萬大軍來到安陽,果然沒有夏侯惇進犯之事。

    白曉文召集安陽校尉級別以上的軍官,一個個看過去,排查沒有神庭覺醒者混跡其中,才算是放下心來。

    哨馬來報,夏侯惇的七千兵屯於黎陽,正在修繕城池。

    而且,黃河之南的白馬津,曹氏後續大軍源源不斷渡河,進駐黎陽,據稱有二十萬。

    田豐說道:“黎陽是冀州的南大門。黎陽大營陷落,賊軍已經在冀州境內打開局麵。今賊軍二十萬,聲勢浩大。我軍是否需要早日將鄴都兵馬,調遣過來,以抗衡曹操?”

    白曉文搖頭說道:“曹操不可能無中生有,變出糧草來。他詐言大軍二十萬,能有一半的真實數量就不錯了。我軍不急調兵,有此三萬軍,足以扼守安陽;等到田豫。慕容平整編軍隊結束,就引軍去魏縣防守。”

    曹操如果真帶了二十萬大軍,每天耗糧就接近一萬斛(相當於三十萬斤),對曹軍絕對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更重要的是勞師遠征,在敵人的地盤上,糧草要從自家轉運。

    輜重隊路上人吃馬嚼,用於糧道上麵的耗費同樣巨大,而且戰線拉得越長,耗費越高。所以《孫子兵法》才推崇“因糧於敵”,也就是從敵人的地盤上劫奪軍需。

    這也是白曉文讚賞、追封蔣義渠的原因:除了為眾將作表率之外,主要是因為他兵敗之際,能焚燒黎陽大營積儲的糧草,不讓敵人利用。

    袁氏的糧草儲備,即便經過了官渡烏巢被燒的事件,本身仍要比曹軍好過一些。

    白曉文隻提兵三萬,糧食從鄴都轉運過來,負擔也輕。

    白曉文本身就覺得,三國時代動輒數十萬大軍,聲勢固然浩大,但真的沒有必要。攻取敵城,三萬精兵足矣;攻滅敵國,十萬大軍也夠了。

    除非是多線作戰,全麵戰爭,才需要更多的軍隊。

    兵貴精而不貴多,實在是兵家至理。

    在田豫和慕容平整編軍隊完畢之後,就會淘汰一大批老弱殘兵,交付給典農中郎將——任峻,去開墾荒田。

    沒錯,白曉文在許都屯田衛所抓獲的特殊人才任峻,也派上了用場。從許都帶著天子百官離開之際,他也沒有忘記任峻,把任峻的家小都帶到了鄴都。

    任峻沒了退路,同時也沒了後顧之憂,便投靠了白曉文。

    需要說明的是,現在隻是公元199年(建安四年),曹操196年才接回天子、移駕許都,並改元建安;麾下收服的很多人才,效命於曹操的時間都很短暫。

    曹氏集團的人才,在忠誠度方麵,並不像三國後期那樣高。

    再加上白曉文有天子正統,作為君主的魅力值也誇張,任峻的投靠也是順理成章。

    說到年號,在天子移駕鄴都之後,白曉文就改了年號為“泰始”。公元199年,就是泰始元年。

    這是後來三家歸晉大一統的年號,白曉文用泰始作為年號,本身就是有深意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