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99章:國產盔甲的優點(屠夫過生日,加更一章!)(1/2)

作者:憎惡屠夫字數:4500更新時間:2022-08-17 03:44:44

    清朝的鎧甲的設計理念與西式鎧甲有著本質的不同。

    西式的板甲從上到下都是大塊的鋼板,隻在關節處有轉向用的圓碟或者龍蝦褶皺。防禦力雖然強,但是因為太過沉重,行動卻因此而受限。

    那兩個西方戰士便是死在了這上麵。

    而且它們還有一個巨大的劣勢就是因為製作工藝的複雜,導致了價格太過高昂,製作時間過長,沒有辦法大規模普及。

    但是中國的盔甲則完全是另一個風格。中國人口眾多,戰爭動輒號稱數十萬人。連幾萬人規模的戰鬥,都稱不上是大戰役。

    所以高先達即將帶領的這支2千名驍騎營士兵的部隊,在清朝官員的眼裏,也隻能算是儀仗隊級別。但是若是平移到中世紀的歐洲,都能當成是一支主力軍了。

    禁衛三大營加上通州大營的軍隊,隻是京城衛戍範圍內就有十幾萬軍馬。想要將如此大數目的士兵裝備起來,他們的武器和盔甲當然要易於製造。

    所以製式的砍刀,製式的棉甲應運而生。

    清刀雖然沒有日本戰刀的反複折疊鍛打技術,但是砍腦袋也足夠用了,而且製作成本低,不怕硬碰硬。而同樣的,清朝的棉甲自然也有它獨特的優勢。

    八旗兵丁所穿的棉甲,起源自明軍,當然不是單純隻用棉花紡線簡單縫在一起,而是將棉花浸水壓實,做成薄薄的棉片,然後將棉片一層層壓在一起,製成棉布。再在兩層棉布之間,插入了鐵片,隨後用銅釘固定在一起。

    棉布的堅韌配合上鐵片的剛強,組成了極好的防禦,既能保證一定的防護力,而且靈活性也非常好。這種組合結構,倒與現代的外穿防彈衣的設計理念非常類似。

    精心縫製的棉甲防禦力不輸板甲,而且重量隻有板甲的三、四分之一。

    更重要的是,冬天一到,在動輒零下三、四十度的中國東北地區,這種棉甲還有極強的保溫效果。滿清政權發源於關外,這種盔甲的普及自然帶有其科學性。

    高先達挑了件棉甲穿在了身上,頓時感覺非常的溫暖。高先達的力量很大,這件棉甲並沒有他想象得沉重,行動完全不受影響。這件盔甲就是件純白裝了,沒有任何附加技能,不過增加的防禦很高。

    防禦和傷害吸收的作用效果不同,是按比例減傷的。對方的攻擊越強,防禦的效果便越明顯。高先達現在有傷害吸收的能力,血也很厚,但是自身防禦卻不是很高,對單次的高攻擊就隻能靠血量去填。

    但是有了這套棉甲就不一樣了,隻一件單件的白裝上衣所提供的防禦就比高先達現在穿的整套江湖豪客服裝還要有用。

    高先達聽多隆講解了一些棉甲的設計原理,便對他說道:“既然這棉布裏麵是塞鐵片的,製作工藝也不複雜,為什麽不能多塞幾片呢。”

    “還不是為了降低重量。”多隆說道:“不過你若是想改裝倒也容易。戰場上刀劍無眼,損耗最快的便是盔甲。棉甲還有一大好處,便是若是受損了,可以將其中鐵片取出來進行替換,不用整件廢棄。很多地方都有這種手藝。”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