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才子佳人撲朔迷離的隱秘情感(1/3)

作者:溫暖字數:6704更新時間:2019-09-19 16:32:12

    然而隻去了一次便再不露麵,也不妥帖,顯得自己未免太勢利,太沒有人情味了。於是她又去拜訪過胡適先生一次。

    這次見麵的地點是在書房。愛玲看著高齊屋頂的書架,疑心是定製的,望上去有眩暈之感,怪異的是上麵並沒有多少書,倒是一疊一疊擱置了堆積如山的文件夾。其實,這是胡適離開北平時唯一帶過來的他和父親胡傳的手稿。說到書,他隻帶了一本甲戌本《石頭記》,可見胡適對於紅樓夢的鍾愛和重視,竟與愛玲不相上下。這書房給愛玲紛繁迷亂的感覺,以致她一抬頭望見那書稿重壓下搖搖欲墜的書架,內心便增添了一絲難以名狀的沉重之感。她覺得胡適先生的學問做得未免太辛苦,如果換了自己,需要整理這許多卷宗,怕隻是有心無力,於是,她更覺得心悸得厲害。

    胡適打量著這個女後生,她含蓄、不健談,帶著中國古典式的婉約,似乎並不能用一般化的開明現代知識女性來形容或簡單地定位。愛玲的沉默正是貴人語話遲的表現,讓剛剛接觸她不久的人,容易有一種難於察覺的壓迫感和拘束的意味。想了解她真的很難,想走進她的內心世界,打開她的心扉,就更不是易事。沒有絕大的激情和勇氣,甚至厚臉皮的精神,誰也無法深入了解一個真實的張愛玲。

    然而愛玲的拘謹,多半還是由對胡適先生的崇拜而起。胡適曾在新中國成立前,受蔣介石之邀出任過總統一職,想來蔣中正是欲借他的名望做最後一搏,傾力爭取一下美國的支持。可以說,文人胡適,已經在這個時候到達了他人生的巔峰。對這一切,愛玲不可能一概不知。雖然如今,胡適隻是作為一個普通甚至潦倒的政治避難者坐在愛玲對麵,她還是不免將他視若神明。因為即使從治學的角度而言,胡適也猶如巫山之浩渺,怎能不令愛玲有俯仰觀望之感呢?

    越是敬重,就越怕出口讓適之先生見笑,也怕自己言多有失。但她還是努力地尋找狀態,想讓自己的話盡量接近真實。也許,她的意思是,較接近真理。但她顯然不能這樣高抬自己。她甚至想起自己寫東西的時候,每每寫不下去了,便會停下來望著窗外天幕的一片空白的灰蒙蒙的色彩,皺緊眉頭去思索。無論對寫作,還是此時對胡適,她都是在用盡所有的氣力想讓自己接近真實,才可以對得起內心,因為寫作與胡適,實在是人世間可以令她為之肅然的為數不多的人和事物之一。

    胡適談到了時事,跟愛玲說了句:大陸是純粹的軍事征服。話音裏未免帶著些負氣。其實他還不知道,即使日後他到了台灣,最終仍不免被變幻的政局左右了輿論的偏愛。愛玲卻不知該如何回答了。因為這麽大的政治性主題,她實在難於當著胡適的麵做個表態,亦不知該如何表態才算恰當。所以,她竟一時沒有接過話題。這稍許的停頓,胡適先生就已看在眼裏,了然於心,於是臉一沉,旋即換了個話題。愛玲也是敏感細膩的人,怎能不有所察覺?她覺得自己未免太不會說話,怎麽竟然逢迎一句,甚至表明個多少中立的立場,都沒有呢?她自己的舉動讓適之先生不自在了,所以她的內心就更平添了幾分不自在。對於所謂的左派思潮,也就更起了反感。而且她預言,西方的左派思潮到了三十年代末便已銷聲匿跡,而在其他地方,譬如大陸,恐怕遠遠不止影響到這個年代結束前。對胡適而言,這段小小插曲就這麽過去了,然而在愛玲心裏,卻一直耿耿於懷,未敢忘卻。於是胡適換了輕鬆的,個人的話題,告訴愛玲,你要看書,可以到哥倫比亞圖書館去,那兒書多。他考慮著,愛玲是個女人,對政治也許不懂,對於政治,在她麵前多談無益。而且這個女後生自來聰明,從作品中就可見一斑,談起政局來,如果那些言辭帶有較強烈的感情色彩,在她麵前也顯得自己太過看重當初在大陸的名譽地位,反而不好。愛玲想著,我自己倒是經常在上海的小小的市立圖書館去借書,但大圖書館查書的習慣,我還沒有機會養成呢,而且她近期也沒有打算去圖書館觀光。所以她不置可否地淡淡一笑。胡適從眼鏡上方看到愛玲的似是而非的淺笑,立刻又換了一個話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