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361:直接打臉!(1/5)

作者:德音不忘字數:16470更新時間:2022-09-25 09:19:17

    標準的倫敦腔。

    說話的人是誰?

    聞言。

    宋家客廳再次陷入一片安靜。

    安靜到隻剩下男人與威爾教授交談的聲音。

    他的聲音本來就富有磁性,此時說起英語的時候,更是好聽到不行,低沉悅耳。

    除了宋嫿。

    眾人臉上皆是驚訝的表情。

    誰都都沒想到鬱廷之竟然會說英語。

    而且發音還如此標準。

    就連方明慧和鬱誌宏都沒想到。

    就在剛剛,方明慧還給鬱廷之捏了一把冷汗。

    今天若是讓宋家在鄭菲和於婉瑩母女麵前丟人的話,那他們兩家的姻親關係,怕是......

    幸好。

    幸好。

    方明慧深吸一口氣,轉頭看向同樣驚訝的鬱誌宏,壓低聲音道:“誌宏,這......這真的是咱們的兒子,廷之嗎?”

    鬱誌宏悄悄伸手掐了下大腿內側,聲音也很低,“應應該是吧......”

    他掐自己的時候非常疼。

    如果是做夢的話,恐怕早就從夢中醒來了。

    所以,肯定不是在做夢。

    鬱廷之會說英語。

    他沒有給宋家丟人。

    相比鬱家父母,鄭湄和宋修威要淡定很多。

    因為他們從一開始就不認為鬱廷之是那種一無是處的廢物。

    但兩人還是有些意外。

    誰不希望自己的女婿優秀點,可以給女兒長點臉,說出去也有麵子。

    宋家可以在任何人麵前丟臉。

    唯獨不能在鄭菲和於婉瑩這兩母女麵前丟臉。

    她們倆。

    一個是小三的女兒,一個是小三的外孫女。

    王琳知三當三,她的後代們,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竟然來到宋家當麵挑釁鄭湄。

    這讓鄭湄沒法忍。

    鄭湄隻要一想到母親去世時的模樣,心裏就痛的不行。

    母親周怡和鄭大福是患難夫妻。

    同甘共苦。

    當年的鄭大福一無所有,周家雖然不算富裕,但周怡也是正兒八經的大學生,在那個年代,大學生可是很稀有的。

    鄭大福不過是個初中別業的普通工人而已。

    彼時,兩人非常相愛。

    因此周怡為了願意愛人放棄高薪工作,不惜與父母反目也要嫁給他。

    婚後的那幾年,兩人過得非常辛苦,為了支持鄭大福創業,周怡將所有的嫁妝甚至還在兩家借錢來支持鄭大福,他們倆一起睡過公園,在垃圾桶裏翻找過食物。

    周怡甚至不敢回憶那些年是怎麽過的。

    一晃八年。

    鄭大福終於從窮小子蛻變成大富翁。

    而周怡也苦盡甘來,剛結婚的那幾年,因為兩人一無所有,所以沒要孩子,鄭大福創業成功之後,周怡開始備孕。

    而後有了鄭湄。

    因為前期跟著鄭大福一起吃苦,導致周怡在生女兒的時候留下後遺症,從此以後再也不能生育。

    剛開始的那幾年,鄭大福對周怡倒也還算不錯。

    直至鄭湄八歲那年,王琳帶著同樣八歲的鄭菲來到鄭湄麵前。

    王琳叫囂著自己才是鄭大福的真愛。

    鄭大福根本就不愛她!

    而鄭大福不願意跟周怡離婚,一來是顧及到結發情誼,二來,他與周怡在生意場上認識很多共同的好友,若是讓人知道他出軌並且甩掉了結發妻子的話,必定會讓人嘲笑。

    鄭大福雖然人品不太行,卻極其注重臉麵。

    鄭大福不肯主動離婚,也不願意坦白,一直躲在暗處的王琳帶著孩子找到了周怡麵前。

    從前她單身一個人倒也無所謂。

    但她不能讓自己的女兒也生活在黑暗之下。

    王琳之所以敢這麽囂張,不過是仗著自己比周怡年輕,周怡因為早年的經曆,比同年人看起來更顯老態。

    更何況,王琳還比周怡小八歲不止。

    所以,她知道,隻要周怡主動提出離婚,鄭大福就會娶她過門。

    而周怡這個人,自恃清高,自以為是自己是大學生,就驕傲得不得了。

    所以,她肯定受不了這個氣。

    一旦自己站出來,周怡肯定會主動跟鄭大福提出離婚。

    但王琳還是失算了。

    一向心高氣傲的周怡在得知這件事之後,不僅沒有主動跟鄭大福提出離婚,反而不顧形象的去王琳的工作單位大鬧一場,讓所有人都知道的王琳是小三。

    甚至寫信給王琳的親朋好友,斥責她是蕩婦!

    一時間,王琳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那段陰暗無光的時間裏,王琳甚至想過去自殺。

    她恨極了周怡。

    每天都在詛咒周怡去死。

    而周怡因為丈夫的背叛,整日生活在痛苦之中,她甚至不敢回家找父母傾訴。

    因為這個男人是她拚了命也要去嫁的人。

    當初,為了鄭大福,她不惜跟所有的娘家人為敵。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