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三十四章 調戲(1/2)

作者:蛋炒飯下酒字數:5028更新時間:2019-09-20 08:04:04

    現在擺在李易麵前的路有兩條,一是用生石灰提純酒精,雖然達不到百分之百,但是製作香水用的酒精度數應該是夠的。

    另一條路是自己釀製更加高度的白酒,怎樣可以順便賺一筆釀酒錢,在李易的記憶中五糧液就是起源於宋代,由四川宜賓的姚氏家族私坊釀製,采用大豆、大米、高粱、糯米、蕎子五種糧食釀造,名為“姚子雪曲”。

    但是李易記得以後的五糧液是用小麥、大米、玉米、高粱、糯米5種糧食發酵釀製而成,對比起來少了大豆和蕎子,多了小麥和玉米。小麥李易在米市見,據說產於百越,也就是現在的雲南等地。但是,李易發現宋代沒有玉米,五糧液之所以用這五種糧食是因為

    高粱中含支鏈澱粉較多、粘性較大、吸水性強,是曆史悠久的優質釀酒原料。

    大米中含澱粉量在70%以上,蛋白質含量在7%-8%左右。由於大米質地純淨、結構疏鬆、蛋白質、脂肪和纖維含量少,利於糊化,用大米做原料釀出來的酒具有爽淨的特點。

    糯米是釀酒的優質原料,經發酵,能使酒體優美甜香、味濃醇厚。

    小麥有較高的蛋白質含量,粘著力強、營養豐富、易糊化,且出酒率高,?發酵中產生的熱量大,常作配料使用。

    而?玉米則營養豐富。?玉米中除含有70~72%的澱粉外,還含有11一15%的蛋白質、4。4一4.6%的脂肪,而在釀酒發酵中,澱粉能轉化成酒的主要成分,蛋白質和脂肪則是酒中香味物質的前體,現在因為沒有玉米,所以可能酒的香味會受到影響。

    為了彌補蛋白質和脂肪的缺失,李易決定加入一些大豆。

    不夠釀酒是個繁雜的過程,李易目前還不想動手,因此,還是老老實實的用生石灰提純作酒精吧。

    就在李易決定繼續出門買東西時,袁銅找了過來,說是李主家有請。李易隻好放下手頭上的事情,跟著袁銅過去精鹽作坊。

    好家夥,才一天不到的時間,竟然生產出來近二百斤的精鹽,白花花的一堆直晃眼,這可是銀子啊。一問才知道,近二百斤精鹽,隻用了還不到三百斤粗鹽提煉,這簡直是暴利啊,你想想,三百斤粗鹽,花錢一貫又五百錢,再加上石灰水一百斤左右一百文錢、堿麵二十斤左右約二百錢,共花不到二貫,而精鹽是至少五十文錢一斤,二百斤加上十貫錢,百分之四百的利潤啊。簡直就像是在撿錢。

    要做到這二百斤僅僅是作坊的一口鍋花不到一天時間製作出來的,作坊裏足足有鍋五口也就是說,一天可是生產精鹽一千斤,純利潤四十貫,別看四十貫不多,這還僅僅是個小作坊,鹽是生活的必需品,所以銷路絕對不用愁,而且就算是整個東京汴梁,一天下來消耗的精鹽絕對不會少於四千斤,東京汴梁可是有近一百五十萬人,就算隻有五分之一的人使用精鹽,每人每天15克,也要這個數。

    在這裏大家可千萬不要按我們現在的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每天每人不過5克計算,要知道明朝科學家宋應星在《天工開物》裏記載,一個五口之家一年下來需要吃鹽50斤。明朝一斤是600克,50斤是30000克,30000克除以365天再除以5口人,每人每天吃鹽要16克。

    對於世界衛生組織的這個規定,李易一直認為我們的國人在理解出現了錯誤,規定是每人每天的攝入量不超過5克,記住,是攝入量,不是放鹽量。根據一個廚師的觀察力和判斷力,不難發現就炒菜來說,放入菜肴中的鹽有百分之六十是在菜湯中。現在又有幾個人實行偉大的‘光盤’行動的?另外,對於藍領,農民工,整天流汗,鹽分的損失自然大了,每人每天5克?三天後這個人別想起來了。所以,每人每天不過5克的食鹽,是對那些坐辦公桌,四體不勤的人士。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