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九十四章 兄妹(1/2)

作者:須彌普普字數:5434更新時間:2022-09-28 18:30:37

    趙明枝在京兆府中探訪幾日,仍然覺很難拚湊出那裴雍麵孔。

    因同藩人又起紛爭,此人自鳳翔轉去秦州,其實已經不在城中數月之久,但他的存在感依然強得令人感到害怕。

    軍隊當中自不必說。

    趙明枝本想去駐營左近酒肆當中打聽一番,然則此地兵卒卻是與其餘州縣全不相同,嘴緊得很。

    她坐守數次,一無所獲,向小二、店家打聽,也隻說幾句皮毛,無非軍紀嚴明,與百姓秋毫無犯雲雲。

    再去那酒樓坐聽,或在街巷上聽問,那等行商、小販,卻都十分關注那裴雍動向,全數早做好了準備,打算隨其動作而動。

    某一日,趙明枝甚至在聽得某位老人向子侄傳授心得。

    “若節度發兵徐州,再攜兵南下,我等便要趁時局未定,跟在他身後,先赴京城置產。”

    那晚輩十分不解,一時問道:“此刻京城產業人人欲要脫手而不能,隻求換那舒州、鄂州,乃至潭州、建州產業,伯父怎的這樣火中取栗?”

    那老人便道:“節度何時打過敗仗?若是他肯發兵,徐州當能得救,京城自然解圍,隻要有他在後支力,那許多產業恢複原狀,不過稍待時日而已,如此便宜,豈能不撿?”

    “若他不救徐州,不管蔡州呢?”

    “那便多半要出兵夏州了,三軍未動,糧草先行,打興慶府不比東進徐州,沒個三年五載,難有結果,那便有長久買賣能做了,屆時見機行事便是。”

    “難道一定要動兵?未必不會原地不動?”

    “那便隻好去撿點藩地便宜貨,隻這一筆賺的便是牙縫錢了。”老者道,“不過你來此地多日,難道還未發現京兆府中木料、精鐵價格漲得厲害,另有糧穀也小有波動麽?”

    “這又說明什麽?”

    “秦州戰事早已停歇,也沒怎的打藩人就借坡下驢降了,可木料價格短短兩月之中翻了一倍有餘,左近又未有做什麽大工大程,和著精鐵一看,多半是在做兵械,又有糧穀……你啊!還是要多留點心才好,不然這樣眼力,將來怎的混飯吃?”

    那老人言語,便是許多人心中所想。

    而商人之外,各處書院,另有那州學左近茶鋪裏頭,士子們討論的卻又是另外內容:藩地平穩之後,裴雍會在什麽時候會出兵夏州。

    眾人似乎俱都認定,一旦興慶府大舉進攻,拿下京城,狄人便會南下攻打蔡州。

    而如此行徑,必定致使興慶府後方空虛,那裴雍自將趁虛而入,借機北上,行圍魏救趙之舉,繼而借“清君側”之名南下蔡州,或挾天子以令諸侯,或另立天子。

    每每談及此處,士子們往往莫衷一是,要引發好大一番爭論。

    有人一口咬定天子自然不可能有錯,哪怕大晉落到眼下形勢,太上皇“功不可沒”,但是既然他姓趙,又是太祖血脈,當然隻能是“被奸人蒙蔽”。

    裴雍作為臣下,從前雖然屢被針對,險些被沒收兵權,又要拿他入京治罪,或許進去就再難出來,但也不好有半點怨憤。

    他應當好生擺事實,講道理,把自家冤枉說給天下人聽。

    實在不行,“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況且再一反思,為什麽太上皇從前這樣針對西北一脈?必然不無理由罷。

    所謂蒼蠅不叮無縫的蛋,如若裴雍做得幹淨清楚,又怎會招惹誤會?

    不過眼下既然太上皇已然困於夏州,新帝又暫居蔡州,他作為臣子,便應當聽從新帝號令。

    朝廷喊他不要發兵,不要去蔡州,必有朝廷考量,不好違命,一旦違命,將來果真或挾天子,或自揭竿,終要上那史書上的“亂臣篇”了。

    而另又有人則站在裴雍一麵,隻道天子不德,與萬民何幹,難道天子犯錯,要天下會賬?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