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三、繪畫中的馬(2/3)

作者:宋長宏字數:7124更新時間:2019-09-21 03:15:34

    唐末五代至宋初,畫家多以番馬為題材。據《宣和畫譜》記載,當時著名的番馬畫家有胡?、胡虔、李讚華、王仁壽、房從真等。其中契丹族畫家胡?、胡虔父子名氣更大。胡?“工畫番馬”,郭若虛《圖畫見聞誌》卷二稱他畫的馬“富於精神,雖繁富細巧,而用筆清勁”。其子胡虔學父“畫番馬得譽,世以謂虔丹青之學有父風”。著名的《卓歇圖》傳為胡?作。這幅《卓歇圖》長卷,帳幕在後,主要人物席地而坐,旁有侍女及舞樂者,再遠處有馬約20匹。“卓歇”即支起帳篷休息的意思,畫麵表現的是契丹貴族在遊獵後休息或待客的情景。但也有人認為是表現金人生活的作品。此圖無論人物馬匹都刻畫得真實、準確、生動、傳神。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的《番馬圖》,表現契丹人的轉徙、放牧、卓歇、狩獵等生活場景,傳為胡?所作。經學者們研究考證,《番馬圖》的作者,當為胡氏父子一派,或時代非常接近的胡風傳派。

    契丹人的繪畫在遼墓中多有發現,如庫侖一號遼墓的引馬圖和侍吏出行圖,北三家一號遼墓的引馬圖,克旗二八地一號遼墓中的契丹草原放牧圖等。

    金代張?作有《文姬歸漢圖》。文姬歸漢是中國繪畫的一個傳統題材。這幅《文姬歸漢圖》,前段畫一肩扛圍月旗的武士騎馬引路,一匹小馬駒緊隨其後;稍後為戴韶冠、著胡服、騎駿馬的蔡文姬,身後有胡漢官員各一人,胡官麵容愁苦,作勒馬躑躅狀;再後有侍從、武士跟隨;最後一人駕鷹攜犬,快馬追從。全畫表現人物和馬匹等,所用筆法簡練而有變化,真切生動地表現了文姬歸漢長途行旅的氣氛。該畫現藏吉林博物館。

    宋代畫家李公麟作有《五馬圖》。李公麟,字伯時,號龍眠山人,安徽人,是宋代人物畫的傑出代表。他不僅能畫人物鞍馬、神仙佛道,也能畫山水花鳥;既注重臨摹,又強調寫生,且敢於獨創。在畫法上,他以“白描”著稱,並把白描發展成獨立的繪畫創作形式。李公麟畫馬,“每欲畫,必觀群馬,以盡(變)其態”。《五馬圖》就是他寫生創作的一幅名畫。畫麵上每匹馬各有奚官一人牽引,人馬均是單線勾出,比例準確,動作生動,馬匹肌肉骨骼的結構、身體的重量感、軟硬質感乃至光澤印象都清晰地表現出來。此圖今藏日本私人收藏家手中。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