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從“書畫皇帝”到“坐井觀天”——徽宗皇帝的大結局(3/5)

作者:桑希臣字數:13426更新時間:2019-09-21 05:55:01

    政和六年(1116),徽宗手捧玉冊、玉寶來到玉清和陽宮(位於徽宗出生地東側的道觀),上玉帝尊號曰“太上開天執符禦曆含真體道昊天玉皇上帝”。並大赦天下,令各地的所謂洞天福地全都修建宮觀,塑造玉帝聖像,又鑄神霄九鼎,安放到了上清寶籙宮的神霄殿。政和七年(1117),徽宗執導的崇道之戲演到了高潮。他先和林靈素商量編出了清華帝君白晝顯靈於宣和殿、火龍神劍夜間降臨內宮的故事,編造出了所謂的帝誥、天書、雲篆等物,詔示百官,刻石立碑,以記其事。還集合道士2000餘人在上清寶籙宮由林靈素講述帝君顯靈的過程。此後定期在上清寶籙宮舉辦大規模的齋醮,謂之“千道會”。

    政和七年四月,徽宗向道錄院發了一道密詔,“冊立朕為教主道君皇帝”。於是群臣和道錄院遂遵詔上表冊立徽宗為“教主道君皇帝”。蔡京、童貫等朝廷大臣也都兼任了道教官職。就連朝廷要提拔侍從以上的官員,也得先由算卦的道士推算他的五行休咎,然後再正式任命。一時之間,朝野上下,烏煙瘴氣,鬼影幢幢,幾乎成了道士的世界。

    宣和三年(1121)五月,汴京連遭暴雨,積水成災,城外積水深達十餘丈。徽宗不采取措施排澇,反而命林靈素前往作法驅邪。林靈素剛率領道徒在城上裝神弄鬼,宋徽宗書《千字文》防汛的民夫便競相舉起鍬钁一頓打砸,嚇得林靈素逃了回來。徽宗見林靈素的辦法不靈,很是不樂。正巧太子趙桓來向他告狀,說林靈素橫行無禮,路上碰到他連躲都不躲。徽宗一氣之下,將林靈素趕回了老家。此後徽宗的佞道活動稍有收斂,但其神仙之夢也許做到死才算結束。

    徽宗是個風流成性的皇帝。徽宗寵愛的嬪妃有大小二劉貴妃、喬貴妃、韋貴妃等人,這幾個人各領風騷,人人都擅一時之寵。不但如此,徽宗還經常在宮中搞些花天酒地、放誕荒唐的秘戲,貴為宰相、執政的王黼、蔡攸就常來擔任這些秘戲的主角,弄得昏天黑地,皇帝不像皇帝,大臣不像大臣。“(蔡)攸有寵於帝,進見無時,與王黼得預宮中秘戲。或侍曲宴,則短衫窄袴,塗抹青紅,雜倡優侏儒中,多道市井淫媟謔浪語以獻笑取悅”。

    @@書畫皇帝卓越貢獻

    徽宗雖說在政治上昏庸無能,但卻是中國古代帝王中最富藝術氣質而才華橫溢的皇帝,他廣泛涉獵琴棋書畫、詩詞歌賦,在書畫方麵的造詣更是曆代帝王無法望其項背的。

    徽宗天資聰穎,從小就對書畫情有獨鍾,到十六七歲時,已經成為知名度極高的藝術家。宋徽宗《聽琴圖》即位前,徽宗經常和駙馬都尉王詵、宗室趙大年(趙令穰)以及黃庭堅、吳元瑜等人交往。這些人都是當時頗有成就的書畫高手,對徽宗的藝術修養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徽宗即位後,便多方收集曆代名書佳畫,臨摹不輟,技藝大進,成為當之無愧的畫壇巨匠。他繪畫注重寫生,以精致、逼真著稱,其觀察生活細致入微,尤精於花鳥。宋人鄧椿在《畫繼》中稱讚他的畫“冠絕古今之美”。徽宗最著名的作品有兩幅:其一是《芙蓉錦雞圖》,絹本,描寫了花枝和禽鳥的動態,芙蓉被錦雞壓得很低,錦雞卻在注視著翻飛的蝴蝶,三種景象連在一起,構成了興致盎然的整體效果。其二是《寫生珍禽圖》,是徽宗創作成熟時期的作品。

    徽宗在書法上也有很高的造詣。其書法在學薛稷、薛曜、褚遂良的基礎上,兼容並蓄,自成一家,稱“瘦金體”。“瘦金體”與李煜的“金錯刀”交相輝映,堪稱中國書法史上耀眼的雙璧。其筆勢瘦硬挺拔,字體修長勻。徽宗精於楷書、草書,狂草也別具一格,意趣天成,自然灑脫,如疾風驟雨,似驚濤駭浪,較楷書更為出色。徽宗的瘦金體書法作品草書《千字文》,做於政和二年,時徽宗41歲。其筆勢奔放流暢,跌宕起伏,一氣嗬成,頗為壯觀,絲毫不亞於唐代草書書聖張旭與懷素之作。《紈扇七言詩》上寫有“掠水燕翎寒自轉,墮泥花片濕相重”14個字,其筆法婉轉秀麗,連貫如龍蛇,令人讚歎。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