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節 養生準則(1/2)

作者:董漢良字數:3940更新時間:2019-09-21 06:25:45

    (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

    總則:《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記載:“夏三月,此為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誌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痃瘧,奉收者少。”

    釋義:夏天的3個月,草蕃木秀,植物繁茂,天氣下降,地氣上升,陰陽之氣交會,則植物開花結果,人們要適應這樣的氣象,夜間短而白天長,故睡眠遲而夜,早晨起得早,故夜臥早起。我們不要嫌惡白天太長,不要使自己的情緒產生鬱怒,而要使自己的外表形色秀美,使肌腠宣通,衛外之氣疏通,暑氣得以排泄,好像自己的心愛之物在外一樣。這就是對夏季“宜養”的呼應。違背了這個規律,心就會受傷,因夏日屬火,心氣主令,主髒受害,到了秋天就易患瘧疾,供給秋天的收獲(成果)也就少了。

    上麵是人們一直奉行的《內經》中夏天的養生原則,可供我們參考和應用。夏季的具體養生準則條述如下:

    1.避暑清濕,養陰扶陽 夏季暑邪當令,尤其盛夏,酷暑炎炎,烈日難耐。暑為夏季的主氣,為火熱所化。暑為陽邪,其性升發,常耗津傷液,暑邪傷人常為熱變,出現高熱口渴,唇幹舌燥,尿黃便結,甚則心煩神昏,悶亂腹痛等症。所以,清暑熱、養津液為夏季之首務。故清暑養陰並存,在清暑的同時不忘養陰生津。

    夏日避暑是防止暑邪入侵的積極方法,在進入暑天之後,要防暑降溫,除避免在野外烈日下勞動外,主要是保證工作環境的清涼,用電扇或空調降溫,特殊需要也可用冰水降溫,如高熱病人的降溫。同時,供應清涼解暑的飲料和藥品,多喝水,多進流質飲食。

    暑熱鬱蒸,暑與濕常夾雜在一起,尤其長夏(夏末之時)濕氣當令,濕為陰邪,重濁黏滯,阻遏氣機,故常濕困脾陽而致陽氣不伸,出現陽衰之象,故需扶陽。同時暑熱開泄肌腠,大汗傷陽,所以《內經》提出“春夏養陽”的養生原則。如濕困脾陽,可見脘腹脹滿,食欲缺乏,大便溏薄,四肢不溫,甚則水腫。這時需溫陽化濕,利水消腫,如用五苓散之類。

    2.健脾和胃,扶助正氣 夏日大量進水和多汁飲食,脾胃運化水穀和水濕的工作量倍增,夏日消耗體力大,也需要加強脾胃的運轉,所以健脾和胃,扶助正氣顯得十分重要。要使夏日精力充沛,必須健脾進食,使營養物質充分發揮作用。具體方法:①醒脾開胃法。多進帶有刺激性的調味品,如辣椒、香菜、大蒜泥、醋、薑、蔥等,少量能刺激消化液的分泌,同時少量苦味也有醒脾開胃的作用,如苦瓜、川黃連等。②糜粥養胃法。粥是一種很好的養胃健脾劑,它不僅容易消化吸收,而且能暖胃溫中,養陰生津,調和諸藥,達到防病治病、扶正祛邪的作用,尤其對老弱病幼者十分適宜。③溫脾暖胃法。夏日多進冰冷之物以消暑降溫,尤其貪涼暴食冷飲者,常常寒冷傷及脾陽,出現胃脘冷痛,或大便清稀,納穀不化等症。所以,要溫暖脾胃,可內服溫中和胃之劑,如附子理中湯(附子、黨參、白術、幹薑、甘草),或在飲食中加幹薑、豆蒄、肉果、胡椒之類。④摩腹健脾法。按摩脘腹及足三裏,能健脾和胃,尤其適宜於老年人和兒童,對於平素消化不良,納食不化,食欲缺乏者,可經常按摩脘腹,以臍為中心,進行上下左右按摩,並揉壓足三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