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四十六章 寫作之謎——你往哪裏去(1/2)

作者:閆文盛字數:4868更新時間:2019-09-21 06:39:01

    有時寫作能夠帶來一種奇異的價值觀。我在人生歲月的變遷中慢慢地體會到了這些,在此之前的大多數時候,我視寫作之外的人生為無物,因為現實與文字的大幅度背離而無限愁煩。事情演變的速度遠遠超出我的預計,在我審視自己的時候,並沒有任何外力能夠給予我一定的借鑒。我是在人生的反複中才漸漸明了,但接下來的事情仍然使我迷惑著;前前後後,差不多循環了十年,而今我一步步向前行進,根本無法折返。漢字是那樣一條洶湧澎湃的河流,這一點,時間以其自身的價值獲得驗證。而後來我們寫下的文字,或華麗清婉,或平靜素淡,都一概地,是時間的產物。近些天來,我的記憶所及,都沒有脫離開這一個範疇,近一年來,我的筆墨所及,也都是歲月文章。我自己所經受的一切沉浸在紙麵上,是我在一個個陰晴天氣裏所記錄的對時間的詮釋。如果這是一部長長的小說,那沉悶的閱讀會使人絕望,如果這僅僅是一個個靜止時分的斑點,那久久的凝視會把我們心靈的防線打通。在這個自我勸喻的基礎上,我度過了那麽多孤單的光陰而不自知。而今整個世界都在進步,我像一個封閉的老農,在自以為是的耕作中,與核心的部位逐步接近。

    原來這世界上的職業之多,遠遠超出人的預料。而歲月更新之快,也往往出人意表。我是在歸來的途中發現了一些新人新事情。其實新人的源頭在舊的歲月裏,而新事的源頭亦然。假設時間是在固定的某一天,或者人亦未有變遷,那我不會看到這一點。假設我還迷戀於舊事,某人某地形成一個恒定的焦點,那我在沉積的光陰中或許變得沉悶和衰老,而相比於內心安寧的那些人,甚或老得更快些。這些壓抑人的成分在今天慢慢地被我剔除出去了,但我走過以前的老街,看到舊單位,遇到從前的同事,說起那些年那些事情,光陰仍舊是曆曆如繪。我如同沒有走過,步伐未有改變,成長也是空談。這都是世故生活中的構成,被淹沒在這樣的構成中,我的心情時時起伏動蕩。我目前早已是逼近三十歲的人了,從世故的角度講,我應該有焦慮,應該有思索,應該自我強迫,應該像更多的人那樣,離生活更近些。事實上這些年來我們的生活,都是在這個逼近的途中。某一天我或許看到了車窗外騎著自行車過橋的某個熟悉的背影,這個“看到”與我以前生活中的一幕幕場景是多麽相似。這麽多年,或許隻是同樣的一天,從早晨到黃昏,我們從來沒有離開這個固定的軌道。

    而寫作帶來的價值把我們更多地改變了。我內心有急迫,但更多地來自寫作內部而非其他。時間是一條無限度的長索,它沒有端點,未有窮期。有時閱讀可以把內心的壓迫適度地減輕,也因為在別人的寫作中獲得知音之感,才會忽略天氣變化而保持心裏的平定。這樣的獲得並非常數,隻會在偶爾的瞬間不期而至。或則還有其他的一些時候,我們與熟悉的舊朋友談論熟悉的舊話題,但一切都已成往事,因為這個變數的存在而把自己心靈的風暴攪動,由此心靈離開現場,往事與未來奇妙地銜接了起來。倘若我們沒有在職業的寫作生涯中從事過這種來自心靈暗部的訓練,一切可能簡單得多。我在這裏經常把這種心靈的力量擴大化了,為此性情變得自負而偏執。在更早的一些時分,我是那麽容易感知周遭的事物,每個器官都比現在靈敏得多。時間的成長使身在其中的個體付出了磨損的代價,我不知道這個代價之大會將自己帶往何方,但事情至此,多說已經無益。我們寫作帶來的一個好處是容易把記憶的某一部分強化,從而擁有現實之外的另一重人生。這個說法的虛妄性早已被部分人否定過了,但它的虛妄性的延伸,卻一直沒有限製。我們每一個人,都在這樣的無限製中走了過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