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加快構築金三角 全麵建設北上海——南通市實施“金三角”發展戰略的途徑與對策研究(2/5)

作者:張小平陳亮字數:28860更新時間:2019-09-21 08:02:51

    滬蘇通鼎足而立,天時地利稟賦同等優異,南通並不“低矮”,大可不必“自我矮化”。南通的資源稟賦優於滬蘇。土地資源、江海岸線優於滬蘇,海港優於蘇州,江港優於上海。江灘、海灘是土地金灘,後備資源不斷再生。國內外生產要素前所未有地紛紛向南通集聚,形成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推力。

    南通的發展環境特別是現代綜合大交通體係越來越優化。開創了“鐵通”、“橋通”、“海通”的新時代。擁有的江海岸線大開發、江海港口大組合、路橋站大配套、要素大融合的珍貴資源和發展機遇、發展潛力是巨大的,在不久的將來,南通一定能夠趕上蘇州、上海,成為與蘇滬實力相當的“北上海”、名副其實的金三角的金北角。

    隨著高速公路、高速鐵路、跨江大通道、城際軌道交通和上海、蘇州、南通組合港的密集建造、通車通航,現代化綜合大交通圈,加上信息高速公路、光導通信技術、計算機網(互聯網)、電信網、廣播電視網等全新物質條件,將為金三角全麵、緊密、直接、快捷的一體化,創造最重要的基石、最堅實的物質基礎,金三角將迅速步入“同城時代”。

    (二)構建滬蘇通金三角的戰略意義

    金三角一體化建設,不僅為通蘇滬,也為江蘇、大長三角、全國更好更快發展提供動力。金三角融合一體化的核心作用和戰略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優化發展力,發揮增長極的優化功能和一體化的同城效應,提升和增強滬蘇通整體綜合實力。

    2.增強輻射力,發揮輻射源的輻射功能和輻射效應,提升和增強江蘇經濟實力。

    3.集聚驅動力,發揮核心圈的核心功能和極化效應,加快推進長三角一體化進程,提升和增強長三角整體實力。

    4.強化帶動力,發揮“龍頭區”的龍頭功能和帶動效應,提高我國國際競爭力。

    構建經濟圈、經濟帶是黨的十七大提出的戰略任務。構建滬蘇通金三角,本身就是堅信速行的應召之作、領令之舉。在上海國際化大都市圈的建設過程中,滬蘇通的特殊作用無可替代。

    三、滬蘇通金三角融合一體化發展戰略構想

    滬蘇通金三角發展戰略是上海、蘇州、南通共同構建的黃金組合統一的總體戰略,南通實施滬蘇通金三角發展戰略實際是參建蘇通金三角,金三角是全局、總體,南通是局部。這裏,首先謀劃、構想的是金三角角域整體發展戰略,稱之為金三角融合一體化發展戰略。

    (一)六大方針

    1.融合發展。金三角融合一體化,要注重共同利益、“同城效應”。建立互惠互利機製,實行同“洲”共濟的經濟政策和同“心”同德、同“心”協力的人文政策,發展緊密聯係與廣泛合作,開展高水準聯動開發、互動發展。形成一個緊密的經濟體係、利益共同體。

    2.外向發展。金三角融合一體化,要注重與國際經濟、全球經濟一體化接軌,與國際社會、國際市場、國際慣例接軌。

    3.率先發展。金三角融合一體化,要注重龍頭地位、帶動功能。中央一再要求上海、長三角要“盡快”發展,發揮“龍頭”作用,“帶動”長江流域地區經濟發展的“新飛躍”。

    4.科學發展。金三角融合一體化,要注重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發揮科學技術第一生產力的第一作用。把經濟、社會、文化、城市、生態建設,全麵納入科技進步的軌道。

    5.和諧發展。金三角融合一體化,要注重以人為本、生命至上、生態先行、富民優先。建成具有長江三角洲江海平原水鄉特色的生態金三角和諧中國的首位善區、宜居優區。

    6.跨越發展。金三角融合一體化,要注重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要實行超常發展、高位發展,實現經濟實力從規模大勢轉向規模強勢的跨越。

    (二)六大原則

    1.同城原則。各項交流合作事項,要以取得“同城效應”為基本取向,最大限度地理順滬蘇通間的經濟關係、生產關係,解放和發展金三角生產力。

    2.龍頭原則。強化上海的核心地位和龍頭作用,發揮其“四大中心”的功能作用,增強集聚和引導能力。

    3.對等原則。滬蘇通在金三角融合一體化的經濟區域內,都是地位、權益平等的城市。必須互尊互信、協商協調、平等對話、親密合作,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4.協同原則。構建金三角,要同“洲”共濟、同“心”同德、合作協作、協力協同、融和融合、珠聯璧合。

    5.互利原則。金三角融合一體化,必須按市場規則辦事。資源互濟、優勢互補、風險共擔、共贏共榮。

    6.共享原則。金三角融合一體化,通過利益驅動,實現利益共享、共同發展。

    (三)六大戰略

    1.基本戰略:市場活“角”(金三角,下同)。市場經濟體製是金三角經濟社會運行的基本大環境,以市場經濟和市場體係為基本動力,充分發揮和利用市場優化配置生產要素的基礎性作用和綜合功能,促進金三角融合一體化和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2.主體戰略:港群興角。要發揮港群的區位優勢和產業集群優勢,最大限度地發揮江港、海港、河港、空港組合優勢,為金三角跨越發展構築黃金大道。

    3.龍頭戰略:開放富角。以建設上海國際貿易中心、蘇通全國貿易中心為基本導向,把全球、全國作為金三角的發展空間,規模化利用外資、外技、外智,增強和提高外來接納能力和水平、外出開拓能力和水平,全麵推進外向化、國際化。

    4.首要戰略:科教立角。立國興邦、富市裕民,科教為本。全力構築保障經濟社會跨越發展的科技支柱和智力基石,全力把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生態建設轉到依靠科技進步的軌道上來,把金三角建成全國重要的知識生產、科技成果轉化和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

    5.核心戰略:人才強角。國以才立、政以才治、業以才興、財以才富、人以才美。千秋大業在於用人、用才。得才興邦,重才興業。要堅定不移把重才引智、選賢任能作為長期的基本角(市)策。組成經濟社會發展的智力大軍,決戰國內外市場,奪取全勝。

    6.根基戰略:綠色美角。遵循自然生態過程與循環再生規律,實施綠色戰略,建立全程綠色化(生態化)控製體係,發展全新的生態經濟運行模式,推動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物質文明向生命文明演化,人與自然共處永續和諧。

    (四)六大思路

    1.內外市場一體化。金三角融合一體化,必須按市場規律運作,要以商品市場為基礎,金融市場為主導,協調生產資料、勞動力、人才、技術、信息、土地、產權、資本、服務等市場共同聯動發展。形成大市場網絡體係、商貿大走廊架構。

    2.綜合交通一體化。全麵推進交通基礎設施高速化、結構合理化、裝備現代化、線路網絡化、運行暢通化、運管智能化,構建對內對外兩個扇麵的綜合交通體係。實現滬蘇通相互間公鐵線路直達常態化,江海河水上直航便利化。構建東出、西進、南下、北上的對外大通道,建好跨界、跨江大通道接線和緊密連接全國、多向跨海越洋的交通大動脈。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