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南通市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研究(1/5)

作者:張小平陳亮字數:22806更新時間:2019-09-21 08:02:55

    20世紀80年代以來,全球產業結構呈現出由“工業型經濟”向“服務型經濟”的重大轉變。伴隨這種轉變,生產性服務業為勞動與物質資本帶來了高效的生產率,改進了商品與其他服務的質量,促進了產業集聚和工業化進程。隨著蘇通大橋的建成,南通進入了橋港時代,這給生產性服務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認真研究生產性服務業相關問題,對推動南通經濟發展、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一、生產性服務業的成長機理及其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一)生產性服務業的成長機理

    目前,在許多國家特別是發達國家,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在服務業增加值中的比重已達40%左右,占GDP比重接近30%。生產性服務業何以取得如此快速的發展?這有必要對其成長機理作一番研究。生產服務業成長機理,可從三個方麵加以考察。

    1.服務職能外部化

    生產性服務業的產生和發展,是建立在成本優勢基礎上的專業化分工的深化以及企業外包活動的發展。在具體的生產過程中,企業需要對各種生產要素作出“做”或“買”的決定,是在自己內部生產還是在外部市場采購,這一決定直接影響企業的成本結構、製造方式、組織結構,以及區位選擇。對企業而言,如果外部的組織能夠做得更有效率,同時成本更低,那麽此項活動就應該由外部的組織來完成;反之,如果企業自身能夠做得更好,則應該選擇自己做。科斯在《企業的性質》一書中曾探討過企業和市場的邊界,認為伴隨著社會分工的深化,製造商和服務提供商之間交易數量將會擴大,隻要勞動分工的邊際收益大於交易費用的邊際增長,那麽勞動分工就會進一步細化,同時還會促進生產效率的提高。

    生產性服務職能其實在工農業生產中一直存在,不過那是一種“內部化”的服務職能。伴隨著生產組織方式的變革和專業分工的細化,企業對價值鏈進行分解的趨勢逐步明顯,它們將自身價值鏈的一些支持活動,甚至是基本活動都外包出去。例如將人力資源活動、會計活動、研發設計、采購活動、運輸、倉儲、售後服務等活動外包。這些外包出去的業務逐漸形成獨立的產業,這些產業在為客戶提供專業化服務的同時,自身的業務水平得到不斷提高,提供服務所發生的成本不斷降低,規模經濟效應不斷得到釋放,進而推動企業將更多業務外包出去,進一步促進了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

    事實上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本身就是內部化——外部化活動特征變遷的過程。在這裏,我們將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階段劃分為三個階段:種子期、成長期和成熟期。在種子期,各種生產性服務基本上由企業內部提供,但知識密集型和創新型製造業企業對生產性服務產生了強烈需求。在成長期,生產性服務市場逐步形成,製造企業的內部活動逐步開始外部化,形成兩類服務模式:一是成本驅動成長模式,主要有日常性生產性服務業,二是差異化驅動成長模式,主要有知識密集型的生產性服務業。在成熟期,生產性服務業的市場細分程度和專業化水平更高,既有標準化服務,也有定製化和創新型服務。

    2.產業關聯性

    產業關聯是指產業間以各種投入品和產出品為連接紐帶的技術經濟聯係。在生產過程中,一個產業部門不可能隻是被動地接受其他相關部門的產品或者服務,而會依據本部門的生產技術特點、產品結構特性,對所需相關產業部門提出各種技術標準、工藝標準及特定質量要求,以保證本產業部門的產品質量和技術性能,正是這一要求使得產業之間的生產工藝、操作技術等方麵存在必然的聯係。經濟的發展、競爭的強化、市場邊界的模糊等對企業產品提出了新要求,為應對這一挑戰,企業往往會在產品生產中滲入更多的知識、技術含量,降低純體力勞動的比例,最終通過產業關聯機製引發對生產性服務業的大量需求,刺激生產性服務業的蓬勃發展。

    人類社會經過工業社會發展到信息社會,經濟活動相應的由以製造為中心轉向以服務為中心。服務業尤其是以金融、物流、信息等為主的生產性服務業與製造業的關係日益緊密,並呈現出互動發展的趨勢。一方麵,製造業的中間投入品中服務投入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如在產品製造過程中信息服務、員工培訓服務、研發和銷售服務的投入日益增加。另一方麵,製造業服務化的趨勢日益明顯。這主要體現在,製造業的產品是為提供某種服務而生產的,隨同產品一起出售的還有知識和技術服務等,服務活動引導製造業部門進行技術變革和產品創新,服務的需求與供給指引著製造業的技術進步和產品開發方向。實際上,在製造業服務化的同時,服務產業化的趨勢也逐漸明朗,某些信息產品可以像製造業一樣批量生產,形成規模經濟優勢。

    3.可貿易性

    並非所有服務都是可以異地貿易的,有些服務隻能在“固定”的供應點消費或購買,如零售、倉儲、運輸、旅館、公用設施及個人和家庭服務等。這些服務需要服務供應者和購買者進行直接的、麵對麵的交流;而可貿易服務可通過某種媒介完成類似的交流,如電信或快遞服務。凡是服務生產和消費同時進行,且提供者和消費者麵對麵地進行交流的服務稱為不可貿易性服務;反之則為可貿易性服務。提供者和使用者相互交流部分產生的成本占總成本比重越小,服務的可貿易性越強。

    信息技術延伸了服務的交易空間,使許多原本不可貿易的服務有了可貿易性。信息的儲備功能使服務具備了延時消費的功能,同時信息技術還改變了服務的空間規模,消除了空間距離對信息交流的製約。生產性服務業可貿易性,使它具備了與製造業相仿的功能,成為填補工業空間的基本輸出部門。

    (二)生產性服務業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資本、技術密集的生產性服務業可帶動產業結構升級,對經濟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