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宏觀調控背景下基層商業銀行麵臨的風險與對策研究——以江蘇南通為例(1/5)

作者:張小平陳亮字數:18574更新時間:2019-09-21 08:02:54

    一、引言

    “控總量、調結構、穩物價、促平衡”是近期宏觀經濟政策的主旋律。2007年以來,根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精神,宏觀政策頻頻以“組合拳”形式出現,調控力度、深度、廣度不斷加大:

    ·2007年央行六次提升利率,十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六次發行定向票據,發行1.55萬億特別國債等,組合的貨幣政策呈現前所未有的緊縮態勢。

    ·2008年繼續延續2007年的從緊思路,進一步采取上調存款準備金率、提高存貸款利率、發行央行票據等手段,大力回收流動性資金。同時,嚴格控製商業銀行貸款投放,實行總量和節奏控製,對超規模投放的行實行窗口指導。

    ·國家發改委及各有關部門出台政策,積極推進“兩高”行業結構調整,加大淘汰落後產能力度。對房地產、鋼鐵、電解鋁等11個產能過剩、投資過熱或高耗能、高汙染、資源加工型行業實施了重點調控。

    ·2007年6月18日,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海關總署發布了《關於調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稅率的通知》,調整共涉及2831項商品,約占海關稅則中全部商品總數的37%。

    ·2007年國家相繼出台《“十一五”主要汙染物總量減排考核辦法》(國務院)、《節能減排授信工作指導意見》(銀監會)、《關於落實環保政策法規防範信貸風險的意見》(國家環保總局、人民銀行、銀監會)。

    ·2008年1月1日,新的《企業所得稅法》開始施行,內外資企業所得稅並軌。

    一係列宏觀調控政策的實施,旨在通過及時化解經濟運行中的矛盾和問題,消除風險隱患,在根本和長遠上有利於全國經濟的運行和發展。但從短期和局部看,宏觀調控改變了經濟各部門的運營環境,如果判斷不準確,應對不及時,措施不得當,會增加風險。商業銀行作為國家金融的支柱行業,其經營的穩定與宏觀經濟密切相關。在當今經濟環境急劇變化的條件下,商業銀行會不會因此造成損失,成為社會各界密切關注的問題。在此背景下,本文擬以南通地區為樣本,對宏觀調控背景下基層商業銀行經營所麵臨的風險逐一透視,並力求提出相應的對策與建議。

    二、理論綜述

    本課題的內容相對於純理論研究而言,更傾向實踐性。但在經濟學中,任何經濟現象的產生都離不開理論支撐。圍繞宏觀調控下的商業銀行風險這一主題,本文以經濟過熱時的危機暗生、政策幹預後的風險顯現,以及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為切入點,對相關理論進行了匯總闡述。

    (一)商業銀行親周期性的警示:經濟上升期的潛在風險關注

    商業銀行作為金融業的傳統支柱,經營行為與宏觀經濟運行具有明顯的聯係:在經濟上升期,實體經濟發展迅速,銀行會擴張信貸活動,導致宏觀經濟的進一步過熱;在經濟衰退期,銀行更多的考慮貸款者的償付可能,趨向於信貸緊縮,加劇經濟的蕭條。這種同向運動被稱為銀行信貸的親周期性(Pro-cyclicality)。而在《巴塞爾協議》基於資本約束的風險管理框架下,Blum和Hellwig(1995)最早提出,資本約束將加劇這一周期性:經濟處於上升階段時,銀行資產質量改善,降低了所需配置的資本金要求,從而放大了銀行貸款的擴張能力;經濟處於下降階段時,資產質量下降,資本金配比要求提高,促使銀行收縮貸款。國內巴曙鬆(2004)與劉斌(2005)在進行相關研究後也認為,資本約束加劇了銀行信貸的親周期性。

    親周期性的存在對於銀行的風險管理存在著不利的影響。Fama(1986)和Wilson(1997)發現,受宏觀經濟條件的影響,貸款違約率也具有周期性:在經濟繁榮時期,貸款違約率較低;而在經濟衰退期,貸款違約率較高。Ferri、Liu和Majnoni(2000)以及Reisen(2000)則發現,評級機構的行為也具有周期性。Katalin Mero(2002)指出,這些都是因為在經濟景氣時期,對未來的經濟發展保持樂觀,銀行傾向於承擔更大的風險,也放鬆了對抵押品的要求,並且,銀行還會通過降低貸款價格來維持或增加市場份額。而一旦經濟由盛轉衰,在信貸緊縮的情況下,潛在的風險就會暴露出來。

    (二)宏觀調控下的風險起因:政策效應的外部時滯性

    鑒於商業銀行經營行為的親周期性,在經濟增長偏快、銀行信貸擴張的宏觀環境下,政府的適度調控可以有效地防止進入衰退期後風險的集中暴露。但實際操作過程中,宏觀政策的調控初期卻常常產生一定的負麵影響。筆者認為,這種短期的負麵影響來源於宏觀政策的時滯性。

    在國際金融學中,“J曲線效應”提出了由於合同的約束,一國貨幣貶值或升值時,該國貿易收支狀況往往不能立即改善或變壞。類似的,在貨幣政策的施行中也存在這種效應,這在宏觀經濟學的研究中得到了公認。國內高鴻業(1996)在《西方經濟學》中表述到,中央銀行變動貨幣供給量,要通過影響利率,再影響投資,然後再影響就業和國民收入,貨幣政策作用要經過相當長一段時間才會得到充分發揮。尤其是市場利率變動以後,投資規模並不會很快發生相應變動。因此,在貨幣政策從執行到產生效果的過程中,經濟情況有可能發生和人們原先預料的相反變化,從而導致商業銀行的經營風險。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