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南通市城鄉人口老齡化與老年人社會保障問題研究(2/5)

作者:張小平陳亮字數:14512更新時間:2019-09-21 08:03:00

    3.老少比發生了質的變化,人口老化程度加深

    在總人口中,年齡中位數越高,越說明兒童數減少,老年人數增加,人口老化程度在加深。2002年聯合國第二屆世界老齡大會籲請各國注意:到2050年全球0-14歲的兒童將會少於65歲以上的老年人。南通市的情況是:2000年“五普”時0-14歲的兒童為130.02萬人,同期60歲以上老年人為130.09萬人(推算65歲以上老年人為92.3萬占12.3%)。2005年抽樣結果,0-14歲的比重下降了3.63個百分點,約占13.62%;65歲以上的老年人上升了2.68個百分點,約占14.98%。至此,南通的老少比已呈現全世界至2050年才會出現的倒置情況,65歲以上老人總數超過了0-14歲兒童數。1982年“三普”時南通市年齡中位數為27.89歲,1990年“四普”上升到32.24歲,2000年“五普”我市上升到37.07歲(同期北京市為29.03歲)。2006年抽樣調查,約在39歲。

    4.傳統家庭迅速裂變,家庭小型化、核心化明顯,獨居或純老人戶的空巢家庭越來越多

    南通市農業人口走出鄉間,向非農、向城市、向第二三產業轉移的態勢強勁。據資料,改革開放以來,全市轉移了230萬人,且都是青壯年,而老人們卻大多滯留在農村,這也推進了農村老齡化、家庭小型化。據“五普”資料,全市平均每戶為2.87人,比“四普”3.19人低了0.32人。全市一人戶29.1萬戶,兩人戶74.56萬戶,合計103.66萬戶,占241萬戶的43.9%,按此分析,獨居或夫婦兩人的老人戶約為85萬戶,空巢老人為老年人總數的45%左右。家庭小型化、核心化,守望農村的老人越多,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困難程度也越高。因此,解決老年人社會保障問題也是迫在眉睫。

    5.人口老齡化發展與經濟發展同向不同步

    發達國家經濟增長和老齡化是同步的,但中國是目前唯一以較低收入進入老年型人口的人口大國。人口老齡化超前於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深必然要加重社會保障的壓力。南通人口老齡化是伴隨改革開放形勢下國民經濟的發展而發展的,但與經濟增長尚未達成比例上的協調,全市城鎮化率為39%,高於全國城鎮化水平三個百分點,低於江蘇全省城鎮化平均水平五個百分點,目前仍有61%的老年人居住在農村。這就決定了社會保障範圍廣、難度大、供需矛盾突出。這也成為南通市社會保障製度改革的難點和重點所在。

    二、南通市老年人社會保障製度的實施及人口老齡化對社會保障製度的挑戰

    南通市有關部門普遍重視老年人的社會保障問題,主要體現在:一是養老保障體係不斷健全,老年人基本生活得到切實改善。養老保險覆蓋麵進一步擴大,基本養老金水平逐步提高。在確保城鎮退休職工養老金及時足額發放的同時,建立了城鄉老年人最低生活保障製度,提高了城鎮貧困老人最低生活保障標準。農村五保老人供養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全市現有農村敬老院176所,床位9807張,集中供養7456人,占45.42%;分散供養8958人,占54.58%。積極推廣農村家庭簽訂養老協議的做法,進一步健全了居家養老為主、社會養老為輔的農村養老保障體係。二是老年人醫療保障得到加強,醫療救助製度基本建立。市區構建社區衛生服務體係,方便城市老人就地就診;農村推行合作醫療製度,解決農村老年人大病醫療難問題,農村老年人參加合作醫療人數達90%。啟動大病醫療救助,將農村五保戶等困難群體納入救助範圍。但是,麵對人口老齡化現狀和發展的新態勢,我市老年社會保障製度麵臨嚴峻的挑戰,更有待於進一步發展和完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