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南通市城鄉人口老齡化與老年人社會保障問題研究(3/5)

作者:張小平陳亮字數:14512更新時間:2019-09-21 08:03:00

    1.勞動人口減少,財政負擔沉重

    社會保障資金主要來源於勞動者的工薪收入和政府的財政支付等等。老齡化的態勢必然導致勞動力的減少,這就意味著保障資金注入的減少。而老年人口的不斷增長使社會對社會保障投入增加,近幾年來,為了完成“兩個確保”(確保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和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的任務,南通市調整了財政支出的比例結構,財政負擔十分沉重,使老年社會保障製度麵臨嚴峻的挑戰。

    2.養老保險金不足

    隨著我市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養老負擔和醫療費用將大幅提高。養老保險金不足,不僅社會保障製度無法平穩運行,而且將影響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3.老年人儲蓄減少,社會救助需求增加

    目前,全國老年人基本養老金占其勞動期間收入的60%~100%不等。據有關統計,50%以上的城鎮老年人口和40%左右的農村老人在銀行中基本上沒有存款,隻能依靠子女或社會供養。老年人口的儲蓄水平低於全國人均儲蓄水平。南通市也不例外,需要社會保障給予救濟的老年人與日俱增。

    4.對社會保障需求加大,製約經濟的發展

    老年人保障支出加大,製約社會擴大再生產。一是基本養老金支出加大。二是醫療保障費用支出增多。按照人的生理演變,人的一生80%的醫療費用在60歲以後。但目前大部分老齡人存在看病難的問題,老年人醫療保障費用迫切需要增加,老年人醫療保障製度的健全刻不容緩。

    三、健全和完善南通市老年人社會保障製度,應對“銀色浪潮”

    有的學者將人口老齡化稱為“銀色浪潮”,麵對我市人口老齡化浪潮的襲來,我們不能將老年人視為社會的包袱,而應進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市的老年人社會養老保障製度,努力創造良好社會環境和經濟環境,使老年人能夠一起共享經濟社會繁榮發展的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一)建立完善社會養老保障製度

    社會養老保障是國家依法對老年人基本生活予以保障的社會安全製度。它包括老年社會保險(養老保險、醫療保險)、老年社會福利、老年社會救濟。這三者構成完整的老年社會保障,老年社會保險是它的核心。

    1.完善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製度

    要繼續確保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切實保障離退休人員的合法權益。擴大基本養老保險覆蓋範圍,加強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征繳與監管。逐步做實個人賬戶,不斷積累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改革基本養老保險金計發辦法,進一步完善鼓勵職工參保繳費的激勵機製。發展企業年金,建立多層次的養老保險體係,更好地保障企業職工退休後的生活。做好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工作,力爭在“十一五”期間社會化管理服務率達99.6%。

    2.大力推進農村社會養老保險

    不斷提高全市適齡農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率。在有條件的地方,要逐步建立個人出資、集體扶助、財政投入相結合的農民養老保險新模式,使保障水平與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完善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製度。推進計劃生育家庭養老扶助製度。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