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南通市社區助老服務現狀及發展研究(1/5)

作者:張小平陳亮字數:27604更新時間:2019-09-21 08:03:01

    立足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以及老齡人口規模巨大、老齡化發展迅速和“未老先富”的主要特征,借鑒國外養老體係的有益經驗,國務院老齡工作主管部門已經明確,我國老年人照料服務體係堅持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照料為依托,機構養老為補充的方向建立完善。完善的社區助老服務是居家養老得以實現的重要保障。社區建設事業中大力發展養老服務,不僅關係到老年人享有社會發展成果,提高生活質量,而且關係到家庭、代際乃至社會的和諧、公平,同時老年人是使用醫療護理資源的主體,通過有效的製度安排,降低社會撫養照料成本和家庭的經濟負擔,也有利於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

    江蘇省南通市是全國著名的長壽之鄉,人口老齡化最早出現於1982年,進入人口老齡化的時間比江蘇省全省早八年,比全國早18年。此後,南通市老年人口一直呈快速增長的態勢。截至2008年2月,南通市60周歲以上的老齡人達到161.7萬名,首次突破160萬,占全市總人口的21.15%。據南通市老齡委的預測,2025年,將達到260多萬人,出現人口老齡化的高峰,全市每3.5人中就有1位60歲以上的老年人;2030年,全市老年人將達到282.1萬,占總人口的25%。作為一個先於全國18年,先於全省八年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的地級市,加強社區助老服務體係現狀、存在問題及發展路徑的研究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本研究將首先在摸清南通市區老年人基本養老模式的基礎上,探討影響他們生活滿意度的社區因素,接著將研究他們對社區助老服務的需求及需求滿足的情況,最後將探討南通市社區助老服務的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研究,並研究南通市社區助老服務體係的發展路徑。

    2008年7月,我們設計了專題問卷,通過多階段隨機抽樣,在南通市區共入戶調查了600位老年人,共回收問卷580份,其中有效問卷為558份,有效問卷的回收率為93%。被調查老年人的基本特征。

    一、南通市區老年人的基本養老模式:居家養老

    (一)居家養老模式呈現“高穩定態”

    統計的是老年人目前的居住情況和他們所喜歡的居住模式,從該表的數據可以看到,絕大多數的老年人目前都是居住在家庭中,與配偶兩人同住的比例最高,近60%,與子女居住的占24.2%,另有14.9%的老年是獨自一人居住,即目前居家養老的老人有98%。老年人喜歡的居住模式比例幾乎與目前的居住情況一致。可見,絕大多數的老年人目前都居住在家中養老且他們也喜歡這種居住模式。

    通過對調查中另外兩個問題回答情況的分析也可以得出同一結論。調查中,我們詢問了老年人“如果沒有了自己照顧自己的能力時,希望選擇的養老方式”這一問題,有54.1%的老人選擇家庭養老,24.9%的老人選擇居家養老為主,社區照顧為依托,兩項合計有79%的老年人選擇的是居家養老。而有21%的老人選擇的是非居家養老。而在調查中,我們詢問了老年人對自己健康狀況的評價,我們將5.6%的健康狀況“較差,生活需要他人照顧”和0.4%的“很差,臥床不起”視為不能自我照顧,這兩項相加,不能自我照顧的老人在所有老人中的比例約為6%。將以上兩個問題的統計分析數據綜合起來,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在558位老人中合計有1.26%的老人選擇的是非居家養老,即高達98.74%的老人選擇的是居家養老模式,這一比例同老年人居住情況的數據結論相互得到了驗證。

    這麽高比例的老年人選擇居家養老,其主要原因是什麽呢?建立在婚姻關係和血緣關係上的家庭,既是老年人最熟悉的生活環境,是他們生活的主要場所,也是老年人感情和精神的主要支柱,任何東西都代替不了家庭成員間的親切照顧,一個親情洋溢、相互關照的家庭對老年人和年輕人都是最大的福利。居家養老給老年人帶來家庭的溫馨和情感的慰藉,這是任何其他機構都無法代替的。社區服務、家務市場的大力發展和完善,也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推動了老年人選擇居家養老。

    (二)家庭養老資源正日益萎縮

    家庭養老資源的萎縮不僅表現在獨生子女政策催化下家庭子女數量的減少,更為主要的,是有限的家庭養老資源並不都能很順利地履行養老職責,是家庭可以分配給老人的資源隱性的、實質性的減少。子女照顧老年人時沒什麽困難的僅占3.8%,子女在照顧老年父母時普遍麵臨著時間、精力、經濟等壓力,具體而言,子女精力不夠是最主要困難,經濟方麵的壓力大、工作壓力大、沒有時間、離家太遠、照顧不到是主要的困難,而要照顧的老人太多也是一個值得人們關注的困難。

    二、南通市區老年人生活滿意度相關社區因素分析

    我國具有敬老尊老的傳統,“家國一體”的結構模式使得家庭承擔了許多贍養老年人的責任和義務,但是隨著家庭小型化和“空巢”家庭的增多,家庭養老功能逐漸減弱。隨著我國社區建設的不斷推進,社區作為一定地域範圍內的人們結成的生活共同體,其在養老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可目前學術界關於影響老年人生活的社區因素到底有哪些、這些因素對老年人生活滿意度的影響程度如何等問題,還缺乏係統性的研究。本部分基於問卷調查相關數據的實證性分析來回答這兩個問題。

    (一)南通老年人生活滿意度的二元變量列聯表

    三分之二稍多的老年人對目前的生活表示滿意,32.7%的老人認為目前的狀況需要改善(包括“對好壞說不清”和“對眼前生活不滿意”的兩種老人)。同時,我們認為,滿意絕不完全是一種主觀感受,通過建立評價指標體係,應該可以具體地解析各類客觀因素對滿意度的作用和影響。本部分將重點研究,在南通,究竟哪一些社區因素決定了老年人對生活質量的評價。其次,將分析這些因素作用的方向及貢獻的強度。

    由於選取的因變量(對生活的滿意程度)和解釋變量(社區因素)有定序變量和定類變量,我們應用SPSS軟件包的Statistic/Crosstabs過程得到所研究的生活滿意度與社區因素的相關關係。我們采用獨立性的卡方(X2)檢驗來檢查因變量和解釋變量之間的聯係,並用Kendall tau-b統計量回答其關聯程度的傾向。在這個過程之前,我們檢驗各變量是否通過了Chi-square的顯著性檢驗。

    (二)關於老年人生活滿意度社區影響因素的理論假設

    二元列聯表的結果以及其他的一些相關理論,我們提出以下幾方麵的理論假設,這些假設將通過多元羅吉斯蒂回歸模型進行檢驗。

    1.社區環境。人類必然生活在一定的環境之中,因而社會環境是影響人類行為的一個重要因素,人類生存的環境通常分為兩類:物質環境和社會環境。物質環境包括氣象、土地、資源、高樓、食物等;“社會環境包括人以及他們如何組織成單位的方式,這些單位包括家庭、學校、政府、國家等,社會學家認為社會環境包括家庭、團體、社會、文化、社會階級和階層等”。社會環境對人類行為的特殊影響大致歸結為如下:首先,社會環境為人類行為提供了發展的空間和方式,其次,社會環境是人類成長的有力支持,再次,社會環境為人類成長提供了參照標準。對於處於退休階段的老年人而言,他們最主要的生活空間主要是家庭和社區。社區是老年人除家庭以外的最主要生活環境,對老年人的生活會有影響。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