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海明威的海(1/2)

作者:曾曉文字數:4362更新時間:2019-09-21 11:20:23

    在見到海明威故居之前,先見到了大片的海。

    駕車從佛羅裏達州的棕櫚灘出發,經邁阿密,轉上“世界最美的跨海高速路”:美國1號公路。陶醉與恐懼並生。左窗外是大西洋的湛藍,右窗外是墨西哥灣的碧藍,陽光、天空、海水相擁而來,棕櫚樹柔枝拂麵……路是狹窄的單線,在有些地段海拔不到1米,擔心強風驟起,把自己吹落到大海裏。

    80多年前,海明威決定搬離內陸,是不是受了海的吸引?

    經過幾十個風景各異的礁島,終於抵達天涯海角:美國最南端的西礁島。西礁島距離古巴僅90英裏,麵積4平方英裏左右,長夏無冬,居民不過兩萬五千人,但每日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近兩萬人。同性戀者尤樂於在此歡聚,享受自由平等的“天堂感覺”。

    海明威離開西礁島70多年,但似乎無時不在。在島上隨處可見他的畫像,很多人喬扮成他飲酒狂歡。他和第二任妻子帕琳的故居,白頭街907號,是最吸引遊客的景點之一。西班牙式的二層樓房,被漆成奶酪色,墨綠的屋頂和草綠的木窗板,與花園中的熱帶亞熱帶植物相互輝映。起居室的牆上掛著海明威的幾幅照片:清秀少年,才俊青年,硬朗中年,難怪他在每個年代都被推崇為偶像。

    最令遊客駐足的,是後院客房二樓的書房,海明威的最愛,有人甚至發誓見過他的鬼魂在此遊蕩。書房光線飽滿,透過窗戶,可以看到翠綠的棕櫚樹,隔街高聳的西礁島燈塔。四周是半壁高的書架。海明威讀莎士比亞和其他著名作家的巨著,還欣賞莫紮特的音樂、戈雅和謝讚勒的畫作,從各種藝術中汲取滋養。牆上懸掛的鹿頭和大魚標本,是他冒險生涯的紀念物。海明威每天早晨六點鍾必定起床,在書房裏寫作到中午。他有一台皇家牌打字機,但很少用,喜歡用鉛筆寫作,因為便於修改。據說他寫得最順手時一天用了7支鉛筆。從1929年到1939年,他創作了《午後之死》、《喪鍾為誰而鳴》、《非洲的青山》等長篇小說,還有《乞力馬劄羅的雪》等著名短篇。他用17個月創作了《喪鍾為誰而鳴》,脫稿後天天都在修改,清樣出來後,又連續修改96個小時,沒有離開書房。他用一捆鉛筆,寫出文學史上多彩的輝煌。

    離開海明威的故居,駕車不用五分鍾就到了海邊。搭上遊船,立即置身於墨西哥灣的碧波之上。

    海明威在西礁居住的十年間,幾乎每天下午都駕船出海捕魚。一天不出海,日子就等於虛度。他多次遇險,曾被古巴漁民富恩斯特搭救過性命。後來他經常和富恩斯特一起捕魚,結下深厚友誼。1930年,富恩斯特曾釣到過一條過千磅的大魚,不料遭遇鯊魚襲擊,隻帶回一副魚骨。二十多年後,海明威根據福恩斯特的經曆寫成中篇小說《老人與海》,給世人留下名言:“人可以被毀滅,卻不可以被打敗。”他還因此作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一部偉大作品的產生,有時要經過幾十年的無聲醞釀,我想,甚至要等到人生海浪的徹底平息。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