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二、車上的“伏兔”

作者:王迅字數:1426更新時間:2019-09-21 11:23:33
根據考古資料,先秦時期馬車上的“伏兔”有兩種,一種是青銅製造的兔形裝飾物。另一種不具明顯的兔形,木質,為車的部件。 (一)青銅伏兔 這類青銅兔形裝飾未見於古代文獻記載,我們隻是根據其形狀稱之為“伏兔”。在第一章中,我們談到陝西隴縣邊家莊五號春秋墓出土了四隻青銅兔,鑲嵌在一輛木車的衡木上。 衡木與車轅垂直,壓在車轅前端,四隻青銅兔鑲嵌於衡木的兩端,每端兩隻。衡木後方左右兩側各有一個木俑胸像,木俑造型簡單,但五官俱全,高鼻、深目,眉脊塗黑,眼、嘴塗朱。 衡木兩端各有一木俑,說明這輛車是以人為動力的,人拉的車,古代稱為輦。這種車雖然比較平穩,但速度慢。四隻青銅兔伏在車衡上,呈蓄勢待發狀,可能是人們期望這種人拉的車也能有快的時候。 (二)車軸上的伏兔 古代文獻中記載的伏兔,是車軸之上、墊在車軫之下的枕木。又稱為?、屐、?。 西周時期的車上多次發現伏兔的痕跡。長安張家坡第2號車馬坑中的第2號車,軸的兩側各有一個伏兔,順著車軸放置,形狀如鞋底。北京房山琉璃河遺址的車馬坑中,也發現車廂下兩側的軸上有伏兔,其外側緊靠銅軸飾,高度和?的“當兔”相同,長度與車軫的寬度相同。河南三門峽市上村嶺虢國墓地第1727號車馬坑的第3號車,在車軸靠近兩轂內端處,各有一塊長15厘米、寬7厘米、高3厘米的長方體木塊,也應是伏兔。有的考古學者經研究認為,伏兔是用革帶縛在軸上,然後髹漆彩繪。伏兔的裏端墊在車軫下,外端抵住車轂不使內侵。軸飾是用來固定伏兔的,是用革帶捆縛伏兔的一種發展。軸飾的外端由於加了伏兔而使梯形平板升高,正好覆在車轂內側之上,既不影響車轂轉動又可以防止泥土落入輪輿之間。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