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三、兔與傳統食品(1/3)

作者:王迅字數:8482更新時間:2019-09-21 11:23:45

    我國傳統食品中,與兔有關的可略分為兩類。一類是以兔肉為原料,另一類是僅取兔的名稱。

    (一)先秦時期的兔肉菜肴

    如前所述,早在原始社會,人們就食用兔肉了。

    據《詩經》的記載,周代的貴族已經有了很多種製作兔肉菜肴的方法:糊上泥巴在火上煨,稱為炮;帶著皮毛直接放到火上燒,稱為燔;剝了皮放在火焰上熏烤,稱為炙。

    燒烤的肉食本是原始人的發明,陶器出現以後,人們又有了煮肉、蒸肉等新的烹飪方法。但燒烤的魅力卻有增無減,這與炙肉方法改進、調味品增加是相聯係的。

    《儀禮?公食大夫禮》載,下大夫的禮食中一定要有炙牛肉、炙羊肉和炙豬肉,而上大夫的禮食還要再加上炙雉、炙兔、炙鶉和炙?,這四種野味,在“八豆八簋六?九俎”之外,是特殊待遇,顯示了當時的等級差別,上大夫身份高於下大夫,所以禮食中才有兔。

    當時也有了兔羹,羹在古代是用肉、菜煮成的濃汁狀食品,其中加入各種調味品。貴族食用的羹有很多講究。《儀禮?公食大夫禮》中說,諸侯吃稻米飯要配犬羹和兔羹。如果吃麥飯或菰米飯就要配別的肉羹。周代宴客要等羹熟了才能請客人入席,說明那時的羹在宴會上非常重要,離了羹便不成筵席。兔羹是諸侯吃大米飯時享用的。這與上大夫禮食中有炙兔一樣,說明兔肉菜肴在貴族食品中,是一種深受喜愛的美味。

    兔肉又可以製成肉醬,叫做“醢”。將肉曬幹、切捶細碎,拌入粱?,加上鹽和美酒,裝入甕中,釀製百日可成。據《禮記?內則》記載,吃脯羹要配兔醢。

    兔肉整隻風幹,就成為臘品,因為加了鹽,就成了鹹幹肉。脯臘便於較長時期保存,慢慢享用。

    (二)漢代的兔肉菜肴

    漢代繼承了周、秦以來的兔肉菜肴,從漢畫像石反映的獵兔活動之多,從漢辭賦中描述的獵兔活動之盛,都可以看出人們對兔的需求量增加了。

    有的貴族生前喜歡兔肉,死後的隨葬食品中也有兔肉。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中出土了48件竹笥,笥內隨葬品的主要部分是食品。從殘存骸骨和遺跡判斷,肉食品中有兔肉。根據兔肉不是盛放在食器裏,放肉食品的竹笥又都墊草的情況看,這些兔肉可能還是待加工的原料。

    馬王堆一號漢墓的主人是?侯的妻子,墓中遣冊上記載著隨葬物品,其中有酐羹九鼎一套、白羹七鼎一套,漆鼎七件,全部用鼎為九、七三牢,這本是諸侯之製,但春秋中晚期有些上卿也可以用九、七二牢,馬王堆一號漢墓的鼎製可能沿用了以前的上卿之禮,禮食中應該有野兔。竹笥中殘存的兔骨正與此相符。

    (三)唐代的“卯羹”和宋代的兔肉火鍋――撥霞供

    《辨物小誌》載:“唐自中宗朝,大臣初拜官,例獻食於天子,名曰‘燒尾’”。“燒尾宴”一般是主人初登第或升遷時,接待來祝賀的朋友、同僚時舉行,有時還以此宴來請皇帝。宋初陶穀《清異錄》中列出了其中的五十八款菜肴,其中也有兔。

    兔肉製成的羹,在這裏稱為卯羹。兔為卯之屬,故兔羹叫做卯羹。唐代烹飪技術比周代大為提高,調料也豐富得多,燒尾宴又是盛行的大宴,卯羹顯然要比周代貴族食用的兔羹更精美。

    宋代的兔肉菜肴又有翻新,出現了一種叫做“撥霞供”的兔肉火鍋。

    南宋理宗淳?年間,福建泉州名士林洪到武夷山拜訪一位隱士止止師。當時正值冬季,林洪將至止止師居住的仙掌峰時,天降大雪,忽見一隻野兔在山間飛馳,滑滾下山,被林洪得到。林洪提著野兔,吟誦著《詩經?瓠葉》“有兔斯首,炮之燔之”的詩句,來到止止師的住所,要與止止師共享美味。林洪問止止師是否會烹兔。止止師告訴他,自己在山中吃兔的方法是:在餐桌上放火爐,火爐上架湯鍋,把兔肉切成薄片,等湯煮沸時,用筷子夾兔肉片在湯中涮熟,蘸著用酒、醬、椒、桂等做的調味汁食用。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