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一、兔與政治鬥爭(2/4)

作者:王迅字數:11448更新時間:2019-09-21 11:23:46

    注中所述諸葛亮守陽平一事,當為《三國演義》中“空城計”之所本。後邊提出的疑問也很有道理:即使確有陽平交兵事,司馬懿有二十萬大軍,又知道諸葛亮兵少力弱,就算疑心有埋伏,也不該就撤走。

    如果曆史上確實發生過這次事件,促使司馬懿退兵的原因可能又要歸結為“狡兔與走狗”的“效應”了。

    諸葛亮與司馬懿是矛盾的雙方。諸葛亮這個勁敵的存在,是魏主重用司馬懿的重要條件。如果沒有了諸葛亮,司馬懿也難保不落個“狡兔死,走狗烹”的結局。當時司馬氏尚未掌握魏國的最高權力,被除掉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司馬懿要安全地存在,就需要保證自己對立麵諸葛亮的存在,唯其如此,自己才有存在的價值。

    司馬懿有野心又有私心。看出諸葛亮用的是“空城計”,也要裝成疑慮重重,怕中埋伏的樣子。放過戰勝諸葛亮的機會,率軍隊撤走,保存了諸葛亮,也就保存了自己。

    諸葛亮也該明白:司馬懿能夠識破自己的計謀,但同時也知道,司馬懿又不敢說破這“空城計”,不會攻進城來,因為自己的安危也關係到司馬懿的安危。司馬懿會選擇保全他自己的做法。正因為如此,諸葛亮選擇了這條險計:司馬懿能識破卻又要裝作不能識破的計策。

    在數千年來的中國政治舞台上,多次上演過這樣一種劇目:放過自己的主要對手,以保證自己的存在與價值。這種做法當然不是以國事為重,不是出以公心。但對於保存自己卻常常是有效的。讓狡兔活著,獵狗也不至於被烹,這樣做的人常常是有權勢有謀略的野心家。自己得以保存,日後有的興風作浪,有的奪權篡位。曆史的經驗是寶貴的,但並非所有的曆史經驗都導致積極的結果。

    (二)上官桀的未遂政變

    西漢昭帝即位時,隻有八歲,大將軍霍光和左將軍上官桀受武帝遺詔輔政。霍光和上官桀本是兒女親家,上官桀的兒子上官安娶霍光的女兒為妻。昭帝的姐姐蓋長公主在禁中撫養昭帝,私生活不檢點,與丁外人私通。上官桀父子想為丁外人求封,來討好蓋長公主。霍光沒有答應,又為丁外人求光祿大夫的官職,再次被霍光拒絕。於是蓋長公主和上官桀父子都與霍光結怨。

    上官安的女兒即霍光的外孫女是昭帝的皇後,初立為皇後時年僅六歲。上官安因為是皇後的父親,封桑樂侯,遷車騎將軍。上官桀父子都是將軍,與霍光爭權。昭帝的哥哥燕王旦因自己沒有被立為君,心懷怨恨。禦史大夫桑弘羊也對霍光有怨,於是上官父子、蓋長公主、桑弘羊與燕王旦通謀,指派了一個人聲稱是燕王旦派來的使者,向昭帝上書,誣告霍光,但昭帝認為霍光是忠臣,並說如有人再敢毀謗霍光,就要依法治罪。此後更親近霍光而疏遠上官桀父子。上官桀父子便與蓋長公主結黨,密謀讓蓋長公主請霍光飲酒,想伏兵殺死霍光,廢掉昭帝,迎燕王旦進京為皇帝。另一種記載見於《漢書?外戚列傳》,說上官桀等人是想誘燕王旦進京誅之,立上官桀為皇帝。當時有人問:“那皇後該怎麽辦呢?”因為皇後是上官桀的孫女上官安的女兒,所以如何處置皇後確是一個難題。上官安的回答是: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