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四、兔與雕塑藝術(1/2)

作者:王迅字數:5322更新時間:2019-09-21 11:23:49

    陶塑、玉雕、石雕的兔古已有之,一般說來,陶塑、玉雕的兔多為圓雕,石雕的兔多為浮雕。早在距今四五千年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先民們由於經常接觸野兔,熟悉了兔的形象特征,已經創造出野兔的陶塑藝術品。

    年代屬於這一時期的江漢地區的石家河文化,是一個在當時相對先進的、創造出不少重要成就的考古學文化。石家河文化遺存中,有多種以野生動物為題材的陶塑,包括象、虎、貘、猴、兔、長尾鳥、貓頭鷹、龜、鱉、魚等陶塑動物。這些動物當時都應生活於江漢地區。如今,這一地區的大型野生動物已基本滅絕,但野兔等野生動物仍然能夠見到。估計在江漢地區有著溫濕的原始森林的先秦時期,生態環境對野兔的生存更為有利,當時的野兔數量較多,是人們狩獵的目標之一。現實生活為石家河文化陶塑野兔提供了創作的源泉。

    商代晚期的殷墟婦好墓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玉器,其中玉石雕刻的兔已介紹了兩件,另有標本M5:1026,褐色,兔做拱身狀,耳後抿,圓眼,前肢置於頸下,後肢屈於腹下,短尾微上翹。長10.2厘米。與M5:471基本相同,成一對。研究者認為從這種玉兔的頭、背、尾構成的弧線觀察,大概是用直徑13厘米、邊寬3.7厘米、孔徑5厘米的環形料加工而成,其弧度約占圓周的三分之一。上述兩件玉兔是用同一玉料經分割、雕琢而成。

    另一件玉兔前邊已經介紹過,比前兩件更為生動逼真。

    河南浚縣辛村西周時期衛國墓地也出土了兩隻玉兔。標本M1:60,臥狀,耳長,體扁平,灰白玉,長約3.1厘米。M24出土的一件失號,形如前一件而較肥,耳長,體扁平,白玉,長約2.9厘米,二兔皆有孔可佩。

    兩件玉兔的年代略有早晚之別,M1:60年代約在西周中晚期,M24的玉兔年代在西周晚期。

    陝西寶雞茹家莊一號墓,是一座以西周貴族?伯為主的墓葬。?伯葬於一號墓乙室,為?伯殉死的姓兒的妾葬於甲室,兩墓室都出土了玉兔。

    甲室棺蓋左上角出土的玉兔用青玉雕成,灰綠色,略透明,浮雕。兔蹲伏在地,雙目前視,長耳後聳,警覺張望,神情生動、自然。短尾,前後肢微雕出爪,前足穿一孔,可供佩帶時穿係。長4.7厘米、高3.2厘米、厚0.2厘米。

    乙室棺內死者頭側出土的玉兔質料也是青玉,呈灰褐色,半透明,玉質油潤。浮雕。兔做準備奔跑狀,長耳後伏,臀部隆起,短尾微翹,前後肢皆前屈,蓄勢待發。長3厘米、寬1.8厘米、厚0.2厘米。

    這兩件玉兔比商代的婦好墓所出玉兔造型更加逼真。雕刻刀法簡潔,玉兔身上沒有婦好墓玉兔那樣繁縟的裝飾性花紋,顯示出質樸自然的風格。陝西長安張家坡周代墓葬中也出土過臥形玉兔。

    石刻的兔,最早的是漢代畫像石刻上的奔兔、搗藥兔等。有些是位於月中的玉兔,我們在前邊已作過介紹。此外,還有一些月亮之外的兔。

    漢畫像石刻常常出現西王母和東王公,在古代神話傳說中,西王母是住在我國西北部的女神,又是西仙之首。《山海經?西次三經》說她居住在玉山,其狀如人卻又有些古怪,生著豹尾、虎齒,披頭散發,頭戴玉勝,掌管天上的災厲和五刑殘殺。《大荒西經》也說她頭戴玉勝,虎齒,豹尾,穴處。《海內西經》說她倚著一張矮案,頭戴玉勝,南邊有三青鳥,為她尋取食物。郭璞注:“又有三足鳥、主給使。”《神異經》說西王母歲登大鳥希有翼上會東王公,東王公是東仙之首。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