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1/4)

作者:馬宇彤字數:9028更新時間:2019-09-21 11:24:57

    積貧的國力背後必是無能的政府,但是,總有一些有識之士,像魯迅先生張揚的“中國的脊梁”那樣,不甘寰宇之內,聽不到來自東方的聲音,不甘百業之間,看不見產自中國的品牌,於是,他們奔走,他們嚐試,他們愈挫愈奮,他們放手一搏,於是,在諸多高精尖領域,中國的步子跟了上來,甚至還能一領風氣之先,而天津,很長一段時間裏,都是這些有識之士樂此不疲的試驗場。

    雖然距離市區還有一段車程,但是大沽船塢遺址不能不看。

    這裏匯集了當時中國最先進的造船機器;這裏為清朝北洋水師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這裏造出了中國的第一艘潛水艇;這裏推動了近代中國軍事裝備的革命性進步……

    在津沽公路塘沽段靠近海河出海口的地方,有個大沽造船廠,它是我國北方最早的船舶修造廠和重要的軍火基地。為抵禦外侮,加強海防,及時為北洋水師修造艦船,1880年經李鴻章奏請清廷,光緒皇帝批準在大沽(今塘沽)建造一座繼福建馬尾船政、上海江南船塢之後的第三所造船廠。

    一進廠門,就能看到一塊寫有“北洋水師大沽船塢遺址博物館”字樣的巨石,順著通道左轉,大沽船塢遺址博物館全貌盡展眼前。

    博物館正廳,是一幅巨大的中日甲午海戰油畫,壯觀而慘烈。北洋水師成軍的十幾年間,除定遠、鎮遠兩艘大噸位艦船無法進入大沽船塢修理外,其他“成員”都在這裏“看過病”。1880年建塢後,大沽船塢陸續修建有甲、乙、丙、丁多個船塢,由修而造,一些噸位小的艦船從這裏的車間下水起航。館裏至今還保存著當時的剪床、衝床以及軍火武器,儼然一個泱泱大觀的企業博物館。

    滿是鏽漬的機器都是北洋水師從國外進口的,經過多次戰爭,所剩無幾。這裏有1882年從德國進口的剪床和1889年從英國進口的衝剪設備。德國剪床高2.2米,寬0.5米,長2.82米,全是鑄鋼製造,可作剪、衝、截三用。這張剪床是鑄鋼本體,左右兩側成虎口形,中間形成V字,左可剪1.5厘米厚鋼板,右可衝直徑2厘米之孔,V字形刀口可截8厘米×8厘米角鋼。自1882年購進後,它直接參與了我國第一台潛水艇和“飛鳧”、“飛艇”炮船,“遇順”、“利順”、“寶筏”等船的建造。

    博物館一角,擺著一挺鏽跡斑斑的馬克沁機關槍,這是浙江省衢縣高家鎮埠頭村一村民2001年4月2日在衢江挖沙時發現的,機身刻印著“大沽造船廠所造”和“中華民國捌年製”幾個字,編號為429,字體清晰,槍身漆黑。

    北洋水師大沽船塢輪機廠房,長55.6米,寬19.8米,外觀、頂部呈上下雙脊形,副脊下方沿房脊有兩排天窗。廠房主體為磚木結構,內部有14道木梁,每道木梁間距3.9米,並分為東西兩跨,兩跨寬度各為9.9米,每道木梁之間有一個窗戶,連成一排的30個窗戶使得廠房裏光線通透,十分敞亮。

    大沽船塢甲塢建於1880年5月,是中國北方第一座船塢,長97.6米,寬28米,深6米,木質塢門,土木結構,能夠容下一艘2000噸左右的船舶,1974年大修改造成長100米,寬17米,深6米,浮箱移動式塢門,鋼筋混凝土結構的船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