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1(2/4)

作者:馬宇彤字數:9028更新時間:2019-09-21 11:24:57

    最為驚奇的是,這個船塢還造出了中國第一艘潛水艇。據上海《益聞錄》報道:“此船式如橄欖,入水半浮水麵,上有水標及吸氣機,可於水底暗送水雷,置於敵船之下,其水標縮入船一尺,船即入水一尺,靈捷異常,頗為合用……洵摧敵之利器也。”

    博物館裏還有一個產自英國伯明翰的保險箱,1892年出廠,長1.06米,寬0.66米,高1.02米,雙開門,左側是一個常閉門,上下各一個鎖舌,門框處有3個鎖舌,定位銷4個。右側門為常開門上下各1個鎖舌。左右兩側各3個鎖舌,定位銷4個,全箱共13個鎖舌,8個定位銷,全為鋼質。箱內有一橫二縱活動式隔板,可根據放置的不同物品變換隔板的位置,最底部有平行的兩個帶暗鎖的抽屜,箱體外部分別有兩道鋼質插榫圍箍,主體鋼板厚約0.1米。保險箱一直放在大沽船塢廠部機要室內,保存了北洋水師提督下達的重要文件和研製德國1磅後膛炮的重要圖紙及後期製造水雷的圖紙。

    年代久遠的物件大多有著各式的傳說,大沽船塢也不例外。廠房外有兩棵參天楊樹,茂盛的枝葉差不多成了一麵牆。這是一對百年古楊,相傳建塢之初有一對從福建來的技師夫婦,剛留學回來報效祖國,日夜操勞,連續三年沒回家鄉,終因積勞成疾,病死他鄉。李鴻章為紀念他們親自栽下了兩棵樹,取其諧音‘楊’,意為頌揚,而‘樹’則是樹立典範之意。兩棵大樹一南一北遮天蔽日,恰似一對夫妻,大沽船塢人都深含感情地叫它們“夫妻樹”。

    天津的工業之聲最早是從三條石的石板路上傳出來的。今天的這裏,已經辟為“三條石曆史博物館”,是以三條石地區民族鑄鐵機器製造業發展史為基本陳列內容的地方專業性博物館。

    這個館1959年9月27日正式開放,館名是周恩來總理親筆題寫的。

    三條石地區指的是南、北運河以及河北大街構成的三角地帶,麵積約730餘畝。這裏水、陸交通便利,是天津早期商貿繁榮之地。1860年前就出現了為船家、商客服務的打鐵匠人,之後,第一家手工作坊——秦記鐵鋪在此“定居”,成了最早的鑄鐵手工作坊。

    1915至1930年,三條石地區鑄鐵、機器業發展到鼎盛期並且明顯分為兩業——鑄鐵業和機器業。不少鐵廠為了擴大規模,爭搶著在天津和外地開設分號。到1937年前,三條石“兩業”工廠在300家左右,成為當時有名的“鐵廠街”。

    三條石大街中段,是一個值得天津人驕傲的老工廠,名字叫福聚興機器廠。它建於1926年,用了1000塊現大洋支撐起來的,主要產品有水車、榨油機、顏料機。舊址保存了原來的廠房和機器設備,還原了櫃房、經理室、庫房、車間、工棚、吊樓、廚房、廁所、工頭間等9處場景。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