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節 身世之謎(1/3)

作者:李道英字數:6370更新時間:2019-09-21 12:07:56

    韓愈(768—824),字退之,河內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郡望是昌黎,常自稱是“昌黎韓愈”,後人遂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後世又稱“韓吏部”。死後諡號“文”,後世又稱“韓文公”。

    父仲卿,曾任武昌令,是一個對百姓“惠如春風”的地方官。其叔父韓雲卿,文學上頗負盛名。其長兄韓會“以道德文學伏一世”。韓愈三歲喪父,由韓會夫婦撫養。他從小就苦讀六經及諸子之書,同時也關心時政,立下了“誌欲幹霸王”的誌向。二十五歲中進士,又三試博學鴻詞不第,後輾轉於各州做幕僚,先後任汴州觀察推官,徐州節度推官。貞元十八年(802)入國子監任四門博士,貞元十九年拜監察禦史。因上《禦史台上論天旱人饑狀》,觸犯權貴,被貶為陽山(今廣東省連縣)令。貞元二十一年調任江陵府法曹參軍,不久又回京任權知國子博士,後又到東都洛陽,先後任博士、都官員外郎、河南令等職。元和七年(811)回京任職方員外郎。不久,又因事被降為國子博士。此後又任比部郎中、史館修撰、考功郎中、中書舍人、知製誥,太子右庶子等職。元和十二年,以行軍司馬之職佐裴度平淮西,升任刑部侍郎。元和十四年(819),又因諫憲宗迎佛骨而被貶為潮州刺史。不久,又量移為袁州刺史。元和十五年(820),穆宗即位,調任為國子祭酒;長慶元年(821),轉任兵部侍郎,後奉詔至鎮州宣撫王庭湊,轉吏部侍郎。長慶三年(823),又任京兆尹兼禦史大夫,不久又任吏部侍郎。長慶四年病逝,贈禮部尚書。

    韓愈的思想極其複雜和矛盾。他以儒者自居,卻有許多離經叛道的言論。實際上,他是合儒墨,兼名法,以儒為主,雜取先秦諸子的思想。他一生熱切關注現實,直言敢諫。他堅決排斥佛老,反對藩鎮割據,反對宦官為非作歹,堅持任人唯賢,表現了其政治勇氣和卓見。

    韓愈是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教育家,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對中國文學最突出的貢獻是他倡導了唐代的古文運動,提出了明確而係統的文學主張,強調文以明道、文道並重;提出了“氣盛言宜”“不平則鳴”等著名觀點;提倡務去陳言、詞必己出和“文從字順各識職”。他不但為古文運動培養了大批作家,而且寫出了第一流的新體散文,對後世散文發展影響深遠。

    韓愈是韓孟詩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詩求新求奇,力圖另辟一途,表現出了奇崛和散文化的傾向,特色獨具,對宋詩頗有影響。

    其文集《韓昌黎集》為其門人李漢所編訂,曆代整理、校注者甚多。近代馬通伯的《韓昌黎文集校注》,當代錢仲聯的《韓昌黎詩係年集釋》,可參考。

    韓愈出生在一個世代讀儒家之書,世代做官的一個中小官僚家庭。盡管官越做越小,到他父親韓仲卿隻做過縣太爺一類的小官,但總還是官宦人家,書香門第。韓愈有三個叔父:韓少卿,曾任當塗縣丞;韓雲卿,曾任監察禦史,禮部郎中;韓紳卿,曾為揚州錄事參軍,涇陽令。韓愈兄弟三人:大哥韓會,曾任起居舍人,韶州刺史;二哥韓介,短命早夭。韓愈出生於長安,時其父韓仲卿在長安任秘書郎。韓愈三歲喪父,由大哥韓會和嫂嫂鄭氏撫養成人。如此看來,韓愈的身世清楚明白,那麽,“謎”從何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