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一節 身世之謎(2/3)

作者:李道英字數:6370更新時間:2019-09-21 12:07:56

    細心人都不會忽略這樣一個事實:在韓愈現存的所有詩文中,從未提及過他的母親,其弟子李翱為其撰寫《韓吏部行狀》,皇甫湜所撰《神道碑》及《韓文公墓銘》中,也都未提及韓愈的母親。這一罕見的現象,不能不引起世人的猜測:韓愈的生母到底是誰?韓愈及其弟子們為什麽對此諱莫如深?

    先說說韓愈和他大哥韓會的血緣關係。韓愈和韓會雖是親兄弟,韓會對韓愈的悉心撫育,都是人所共知的事實。但韓會和韓愈的年齡,實在相差懸殊:韓會卒於韶州刺史任上,時年四十二歲,而此時韓愈約十二歲左右。就是說,韓會比韓愈大三十歲。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若二人為同母所生,實在不可理解。再者,在唐代,一母所生之兄弟,習慣稱“母兄”“母弟”,但在韓愈的文章中提到韓會時,隻稱“元兄”(即長兄、大哥)“伯兄”(按伯、仲、叔、季排列,亦即大哥)和宗兄(庶出之子對嫡出之子長於己者之稱),而從未稱“母兄”。由此可見,韓會和韓愈極可能非同母所生。

    那麽,韓愈的生母到底是誰呢?史無明載,人們隻能合理推測。

    韓愈有兩篇自敘身世的文章涉及此事:在《祭鄭夫人文》中寫道:“我生不辰,三歲而孤。蒙幼未知,鞠我者兄。在死而生,實維嫂恩。”在《祭十二郎文》中寫道:“吾少孤,及長,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古代詩文中的“怙”“恃”分別為父、母的代稱,父死稱失“怙”,母死稱失“恃”,這裏隻講到了自己“孤”和“怙”,而未講“恃”,則是隻說喪父,未說喪母。而韓愈在《乳母墓銘》中又說:“愈生未再周月孤失怙恃。”就是說,韓愈還不到兩周歲(虛歲三歲)就父母雙亡了。實際上,這裏的“恃”是指其嫡母(即韓仲卿之正妻,韓會之生母),而非其生母。即是說,在其父去世之前,其嫡母已經去世。由此可見,韓愈並非嫡生,而是庶出。按唐時的習俗,士大夫婚配講門當戶對,喪偶後如未遇合適對象,可以不再娶,但“唐之士大夫不可一日無妾”(陳寅恪《元白詩箋證稿》)。士大夫與妾生子,即為庶出。韓愈即應為庶出之子,即其母年輕,在韓家地位卑微,無力負起撫養韓愈的責任,故主要由其大哥韓會夫婦撫養。

    那麽,韓愈的生母情況究竟如何呢?人們主要有兩種推測: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