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十四節 自我辟謠(2/2)

作者:李道英字數:3366更新時間:2019-09-21 12:08:00

    對於說韓愈誹謗李吉甫和裴泊一事,韓愈解釋說,二公皆天子之股肱之臣,幫皇帝治理天下。“愈也不狂不愚,不蹈河而入火,病風而妄罵,不當有如讒者之說也。雖有讒者百人,二公將不信之矣。”意思是說,我韓愈不瘋不傻,不幹傻事,不妄罵賢士。即使有百人進讒言,二公也不會相信,說明對此事,自己既不須懼(怕),也不必慎(說話謹慎)。

    後來皇帝任命李吉甫為宰相,又有人給韓愈說,你以前被謗讒一個宰相,如今又被謗讒一個宰相,“子其危哉!”意思是說:你小子可危險了。對此,韓愈解釋說:先前有人在鄭絪麵前誹謗我,李吉甫不知道;後來有人在李吉甫麵前誹謗我,鄭絪不知道。如今兩個人往一起一碰,就會說,韓愈也是普通人,他既傲宰相,又傲翰林,他想幹什麽?一定不會是這樣。如此看來,我是可以免罪了,我有什麽危險!

    韓愈為什麽會屢屢遭謗?李翱講到一點:競爭者為之。韓愈有才,執政者青睞,競爭者由嫉妒而生謗語,確為原因之一。但更主要的原因還在於韓愈自己的“直而不戒”,即依仗自己的耿直而對誹謗者不加防備。他在後來的《答馮宿書》中有詳細說明:“仆在京城一年,不一至貴人之門,人之所趨,仆之所傲;與己合者則從之,不合者雖造吾廬未嚐與之坐(到我家來我也不讓坐);此豈徒足致謗而已,不戮於人則幸也(不被人殺掉就算是幸運的了)!追思之可為戰栗寒心。”一是有才遭人忌恨,二是耿直生怨謗,這就是他屢遭誹謗的原因所在。

    對於誹謗,韓愈在此文中雖一一自辯,但實際上仍不能完全釋然於懷。與其在長安讓謠言製造者不斷生出種種口實,還不如盡早離開這是非之地。權衡再三,最終他決定:三十六計走為上。於是他便向上司請求分司東都(到洛陽的太學去供職)。

    韓愈離長安赴洛陽,確屬無奈,但也是他當時所能作出的最明智的選擇。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