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認冷灰
24號文字
方正啟體

第二十二節 特立獨行頌伯夷(2/2)

作者:李道英字數:3612更新時間:2019-09-21 12:08:03

    清代劉開評此文說:“且退之亦嚐負當世之謗矣。夫不為天下所共者非(不做天下人都認為是不對的事),必不能成一人之是(一定不能成就一個人所做的事是對的)。當退之卓起波靡中(奮起於敗壞的社會風氣中),為眾人所不能為(做眾人所不能做的事),犯天下之不韙,其所謂豪傑之士,信道篤而自知明者。雖頌伯夷,倘亦有自任之意乎?”(《書韓退之<伯夷頌>》)曾國藩則更為明確地說:“舉世非之而不惑,此乃退之平生製行作文之旨。此自況之文也。”(《求闕齋讀書錄》卷八《韓昌黎集》)此說可謂一語中的,這是一篇“自況”之文:明說古,暗道今;明頌伯夷,實為自頌。可見,韓愈頌伯夷,並非自己也不想吃唐朝的糧食,更不是想學伯夷采薇而食以至餓死。韓愈是要幹事的,幹大事的,但他絕對不願人雲亦雲,隨俗浮沉,他要特立獨行:別人不敢說的話,他敢說;別人不敢幹的事,他敢義無反顧地去幹,付出多大代價也在所不辭。曾國藩說“特立獨行”是韓愈一生做人、作文的宗旨,確為知音之論。韓愈一生的確如此:在“群臣之所未言,陛下之所未知”的情況下,他寫《禦史台上論天旱人饑狀》,為民請命,而被貶陽山;在“群臣不言其非,禦史不舉其失”的情況下,他上《論佛骨表》,反對憲宗迎佛骨,被貶潮州;在駢體文被定為科舉考試的法定文體時,他堅持寫古文,以至“四舉於禮部乃一得,三選為吏部卒無成”。雖一生曆盡坎坷,但最終他成為事業上頗有建樹的官員,文學上的一代文壇盟主。

    韓愈此文,既明誌,又諷世。不僅在當時有積極的現實意義,而且他所稱頌的“特立獨行”精神至今仍是人們立身處世的重要準則。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上一章 回目錄 標記書簽 下一章